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消滅胃幽門桿菌 台大研發新序列療法

2012/11/28 06:00

▲台大醫療團隊提出新一代幽門桿菌治療準則,登上國際期刊。(前排左起)台大內科部吳明賢教授、林肇堂教授、陳介章醫師、(後排左起)李宜家醫師、劉志銘醫師、方佑仁醫師、陳孟侃醫師。(記者邱宜君攝)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過去醫學界都以抗生素「三合一療法」來殺死胃潰瘍的元凶:幽門桿菌,但抗藥性的累積,已經讓療效越來越差。台大醫療團隊發展出新一代「序列性治療」,殺菌率高達9成,為胃病治療帶來新曙光。

該研究本月登上國際期刊刺胳針(Lancet),國際學界評論其發現「已改寫幽門桿菌治療準則」,亞洲鄰近國家包括日、韓、中的醫學界都深受振奮。

兩位澳洲科學家於30年前發現幽門桿菌,使慢性胃炎與消化潰瘍的治療從「控制」提升「治癒」,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也奠定抗生素治療的方向。在台灣,平均每兩人就有一人胃裡有幽門桿菌,這些人中有15%到20%演變為胃潰瘍,甚至有1%到3%在10年內變成胃癌。

台大內科部醫師李宜家表示,馬祖、彰化、雲林等縣市,幽門桿菌的盛行率都很高,馬祖更曾經高達6成。但自從民國98年開始在馬祖作胃癌篩檢、民國93年開始積極投藥殺菌之後,盛行率已經跌到3成,比大台北地區的45%還低。

「除菌就是預防幾十年後的胃癌」,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吳明賢表示,傳統的三合一療法使用胃酸抑制劑加上兩種抗生素,服用1到2週,但因為抗藥性累積,除菌率在很多地區都低於8成,這種治療等級在醫學上是無法接受的。

台大醫療團隊設計新型的「序列型療法」,先用抗藥性最低的抗生素和胃酸抑制劑5到7天,再用另外兩種抗生素和胃酸抑制劑直到第14天,針對全國4所醫學中心共900位病人研究後發現,序列型療法的殺菌率可提升到9成,服藥配合度高的病人,甚至可以殺死近94.4%的細菌。序列療法和三合一療法的差別只有一種抗生素以及服藥的順序,卻可達到優異成效,國際期刊都刮目相看。

吳明賢提醒,幽門桿菌都是經口傳染,預防上強調公筷母匙、飲食衛生。避免胃部癌變,除了少吃高鹽、醃漬物,空腹時也盡量不要喝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如果想知道自己胃裡有無細菌,可透過胃鏡、糞檢、吹氣三種方式檢查。目前健保只有給付有潰瘍者7天治療,如果要自費吃藥14天,或是使用序列療法,大約需要自付一千多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