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輸尿管內管遲半年取出 竟卡了多顆結石

2012/08/15 06:00

▲79歲阿嬤因輸尿管內管放置體內長達半年,導致結石復發(左),經手術取時才解除狀況(右)。(記者張聰秋翻攝)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

彰化縣79歲楊姓阿嬤,因中風不良於行且不擅言詞,半年前因腎結石接受手術治療,不料術後家人忘了帶她回院複診取出體內的輸尿管內管,一放就是半年,導致她舊疾復發,醫師為她進行新式的腎造瘻腎臟取石手術(簡稱腎臟取石術),及時取出4顆結石和內管,讓阿嬤躲過可能造成嚴重腎臟化膿甚至腎臟摘除的後遺症。

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林易霆指出,阿嬤原就是腎結石患者,半年前取出結石時,體內裝了輸尿管內管,術後1週就該取出,可是阿嬤家人忙到忘了回院複診取管,直到最近阿嬤發高燒、疼痛不適,緊急掛急診,才發現阿嬤體內竟還有條輸尿管內管,內管附近還卡了一堆1.5公分至3公分不等的結石。

由於阿嬤年歲高,結石大顆又有內管得取出,不適合接受風險性較高的傳統手術,因此醫師改進行新式的腎臟取石術,在後腰開了約2公分傷口,再用氣球擴張術取出結石和內管。

林易霆表示,輸尿管內管放置體內過久,可能藏污納垢,輕者導致結石復發,重者腎臟化膿,甚至得摘除腎臟,有人因此終生洗腎,輕忽不得。

根據健保資料庫,夏天因腎結石發作掛急診就醫的人數是冬天的2倍,且男性發病高於女性,30歲至45歲的中壯年期是發病高峰期,發病原因與先天體質、飲食習慣有關。

林易霆提醒民眾,每天至少喝2000至3000CC水份,攝取均衡飲食,減少高鹽分和高普林食物,改變忍尿壞習慣,發現小便次數增加、且尿量減少或解尿困難時,及早就醫,不要亂服偏方,以免延誤病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