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預防「暑濕頭痛」 別貪冰品多吃米粥

2012/07/21 06:00

文/林琬翎

炎炎夏日烈陽高照,臨床上增加了一些頭痛患者,多自述頭痛頭重、伴隨身熱口渴、 胸悶反胃感,此多為夏季常見的外感暑濕頭痛。

中醫學素有「暑多夾濕」之說,夏天的暑邪和濕邪常同時為患,侵犯人體。外感暑濕出現的頭痛特點有:頭痛頭重、四肢困重乏力、胸悶噁心,有的伴隨發熱、惡寒感。

中醫治療主要用「散寒透表、和中化濕」的方劑,如「新加香薷飲」、「清暑益氣湯」等。

臨床上因為暑濕引起的頭痛日漸增加,但也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暑濕頭痛的發病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大家在炎熱的戶外感受暑邪後,總喜歡喝杯冰品消暑,後又猝然進入冷氣房吹涼,原本大汗淋漓的開放毛細孔,受寒後突然緊閉,濕邪無法帶出體外;喜歡在溫暖環境工作的腸胃道,也因過多的冰品,使環境溫度下降,運化水濕的功能當機。身體呈現出「暑輕濕重」的環境,此時就更易出現一些夏季腸胃型疾病。

吃過多的冰品超過了腸胃道調節的負荷,使腸胃呈現濕著的狀態,更易誘發一些呼吸道、皮膚過敏的症狀。

建議民眾不妨做個自我測試,如果手掌貼在肚腹上,一陣子以後還是覺得涼涼的,或是手掌魚際處呈青紫色,那還是多忌口冰品為上策。

俗諺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不是沒有道理的,夏季陽氣外越,臟腑腸胃道陽氣相對不足,如果又貪涼飲冷,更易使身體中濕邪。

要預防夏季暑濕頭痛不妨多吃米粥,且在粥中加入些生薑末、蔥白段,取其溫陽化濕、蔥白又有通陽的功效,若吃完後,覺得身體有點微熱、發汗效果更佳。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