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善用免費篩檢 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

2012/05/16 06:00

▲子女平時應多關心家中長輩,定期接受免費篩檢,可早期發現異常、及早治療。(照片提供/陳忠宏)

文/陳忠宏

▲大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腫瘤發生位置以乙狀結腸最常見。(照片提供/陳忠宏)

「阿母只是肚子痛、拉肚子,怎麼一檢查就是大腸癌末期?」遠嫁美國的陳家女兒聽到69歲的母親罹癌,急忙回國探視,在診間裡頻頻追問。

69歲的陳老太太身體一向硬朗,沒有慢性疾病和開刀病史,也很少看病,但半個月來斷斷續續腹痛、拉肚子,曾經到診所就醫兩次,吃藥後仍時好時壞,有一天半夜突然腹痛且合併嘔吐,由家屬陪同就醫,檢查後竟是大腸癌阻塞合併肝臟轉移。在切除原發的大腸腫瘤後,安排化學治療。

不僅是老年人,中壯年、年輕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也有增加趨勢,尤其有家族病史者更需注意。

日前一名年僅18歲的患者因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末期,大腸直腸中有2/3密佈大小腫瘤,因而不得不做大面積切除手術才能保命。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一直高居癌症死因第三位,死亡率也持續增加;根據衛生署統計,民國95年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案例已超過一萬人次,並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年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

同時在台灣,大腸直腸癌有第二高的發病率和第三高的死亡率,發展中國家民眾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是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國人飲食攝取過多紅肉、精緻速食、蔬果攝取不足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的主因。

透過適當的篩檢與追蹤,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以大腸癌和其它癌症比較,其生長速度較慢,早期也沒有明顯症狀,早期發現有賴定期、主動地接受大腸癌篩檢,而不是等到症狀出現再尋求治療,由於有症狀時,多屬較末期癌症,治療預後差距很大。

提醒民眾,目前國民健康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符合資格的民眾千萬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另外,老年人常有不麻煩子女的心態,即使身體不舒服,也一忍再忍,往往錯過治療時機。提醒子女有空多關心、積極帶父母定期追蹤、檢查,以保健康。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