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胃王變食不下嚥 食道癌作祟

2012/02/04 06:00

▲以內視鏡進行食道腫瘤檢查及手術,已是治療趨勢。

圖.文/李佳穎

▲正子攝影顯示食道腫瘤已經堵住食道。

61歲的吳先生原本食量大,到處訪友、遍嚐美食是他最大的興趣;不料,年後出現漸進式吞嚥困難,患者原以為之前吃太多不以為意,改吃稀飯,但到後來連喝水都有困難,體重也在短時間內遽降10公斤,就醫才驚覺罹患食道癌。

東方人是食道癌好發族群,食道癌與抽菸、喝酒及嚼食檳榔等不良習慣相關,根據衛生署統計,食道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一直都在前10名。食道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診斷相當困難,當出現吞嚥困難或疼痛症狀時,往往都已到第三、四期,晚期患者需先接受電療、化療才能進行手術切除;若晚期食道癌不接受治療,兩年存活率常小於20%。

標準食道癌手術除了食道腫瘤切除外,為了能恢復進食,還需要進行食道重建,傳統食道腫瘤切除術需從右側胸腔進入,而重建則需打開腹部,將胃部與剩餘的食道接合,是名副其實的「開腔破肚」,術後疼痛等併發症高達20%,令患者卻步。

近年來因胸腔及腹腔內視鏡手術的進步,食道癌手術已能用胸腔腹腔全內視鏡的方式進行,傷口小、術後疼痛大幅下降,術後2到3天病人就能自由下床走動,縮短恢復期;此外,由於內視鏡解析度高,腫瘤與淋巴清除可以更徹底。

患者經輔助性食道電療與化療後,再接受胸腔腹腔全內視鏡食道切除及重建手術,術後終於可以擺脫每天喝牛奶的日子,而能再次品嚐美食了。

食道癌患者近年來有增加趨勢,危險因子除了菸、酒、檳榔外,還包括國人愛吃的醃製、豆類發酵、鹽漬食品,建議民眾多攝食蔬菜水果及多喝茶,降低罹患食道癌的相對危險性,而喜歡熱燙湯飲的民眾也最好改掉此習慣,以降低食道癌罹患率。(作者為彰化秀傳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