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治療血管疾病新手法
運用高科技 傷口小 傷害低

2006/01/24 06:00

文/柯博仁

針為不同部位的血管疾病,在專業的血管外科專科醫師操作下,輔以各種高科技醫療技術及器材,能使高齡人口在接受血管外科治療時,更安全、舒適及有效。

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過去的一世紀中,延長了近二十五年。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人數急速攀升。未來二十年,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將增加到五百六十五萬人,幾達目前的三倍!人體老化的過程中,動脈硬化是不可避免的。老化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自然會影響到各重要器官的血流和養分的供應。

所以,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正是老人醫學的重要課題之一。

老人常見的血管病變中,頸動脈狹窄是常見的中風原因。在過去必須要以傳統開刀方式切開頸部,做頸動脈內膜剝離手術才能治療。如今,大部份的頸動脈狹窄問題只要及早發現,都可以用穿刺方式,以動脈導管手術做支架手術來治療。

腎臟動脈的狹窄,常會造成腎功能的退化或是難以治癒的高血壓。在過去,傳統的治療方式是開腹手術加以修理,如今也是用動脈導管的方式由大腿的小傷口放置動脈支架就可以治療了。

而下肢周邊動脈的血管老化造成血管的狹窄或是阻塞,會造成老人家缺血性疼痛,或是足部組織壞死。以往傳統的血管外科處理方式當然就是做血管繞道手術,效果雖好,但是開刀的風險和痛苦較大,復元時間也長達一、二個月。現在許多的動脈阻塞性疾病都可以用各種氣球擴張術或血管支架療法來解決。

腹部的主動脈瘤是高齡人口常見的大血管疾病,平日雖沒有明顯症狀,可能只是摸到腹部一個搏動的腫塊,若沒處理,一旦破裂,可能有生命的危險。傳統的腹主動脈瘤手術,需要開腹切口來施行,疼痛和危險自然不在話下。如今國內已引進最先進的腹主動脈瘤支架手術,在高科技設備的導引下,只要經由大腿的小切口,就可以去除腹中大患,而且二、三天就可以出院!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療,在過去十年來有長足的進步,各個不同部位的血管疾病,朝著更小傷口、短時間、低傷害性、高安全性來發展改進,相信在專業的血管外科專科醫師操作下,輔以各種高科技醫療技術及器材,能使高齡人口在接受血管外科治療時更安全、舒適及有效。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