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防治青少年自殺 危險因子挖挖挖

2011/09/15 06:00

文/黃守宏

青少年的自殺問題已經是大家不得不正視的問題之一!

衛生署2008年統計15至24歲前3大主要死因依序為:意外事故占48.2%、自殺占13.1%、惡性腫瘤占9.5%。在過去20年,青少年自殺比例仍不斷增高中,還不包括企圖自傷。許多人會用生物、心理及社會的層面來看待青少年自殺這個議題,企圖在其中找到危險因子,進而加以防治。

然而青少年自殺遠比想像更為複雜,首先青少年仍在「發展」的過程中,不論是心理或身體,另外在生命歷程中也面臨巨大的變遷,更重要的是每個自殺個案都應該個別看待。

◎臨床上,常見的相關因素有:

●仍在成熟中的人格結構:青少年在面臨壓力事件或是挫折時,易落入較不成熟的防衛機轉,包括了理想化及逃避,理想化所做的選擇,結果可能導致和現實更大的落差,進而理想化了自殺;另外青少年的人格結構在情緒的掌控上較不穩定,憤怒、低落的情緒較易流洩出來。

●做自己?還是符合他人的要求?此拉鋸會出現在和原生家庭及其他層面。

●常見議題:同儕關係、發展感情、學業表現、經濟因素和原生家庭關係。

●藥物及酒的濫用:毒品使用的年齡層有下降及變廣的趨勢,在這些物質使用下,會讓衝動控制變差。

●媒體的仿效作用:包括大肆報導及英雄式的概念化。

青少年在自殺或自傷的同時,常傾向認為已無其他解決的方法或更好的方法,且青少年的自殺常是在衝動下的產物,因此延宕時間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在協助青少年時,關係是最重要的一環。我們不可能期待青少年全盤托出自己的生活狀況,所以防治時,應詢問每一層面,並請青少年思考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案。

有些青少年會困在哲學的思維裡,諸如「為何要做現在的事?」「活著的目的為何?」在面對這些思維時,重點並非哲學上的思辨,抑或是解答,而是促使青少年思考的動力為何?也許帶著青少年回到現實才是首要之務。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