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面對燒燙傷病童 應以同理心關懷

2011/04/11 06:00

文/吳玉蘭

8歲的小芬(化名),一年前因火災受到嚴重的燒傷,痊癒後,臉部及四肢都有明顯的疤痕。出院後,回到學校上課不到一週,小芬就不肯去學校了,因為有很多同學不敢跟她玩,甚至還有人罵她是「怪物」,或說「疤痕會傳染,不可以碰」。

看到長得較醜或外觀不正常的人,有些人難免會心生嫌惡。然而大多數的成人總會懂得壓下自己的感覺,不讓驚訝或嫌惡的表情顯露於外。但是兒童不懂得隱藏自己的感覺,也不會婉轉敘事,因此所說的話雖然真誠而坦率,但有時則顯得赤裸且殘忍。

況且,兒童的心靈是一塊淨土,無論在上面種下什麼樣的觀念,都很容易深植在他的心中,影響他一生。所以,教導兒童對燒燙傷的患者有正確的觀念,是很重要的。

我們要讓孩子們知道:燒燙傷是意外,不是做錯事的懲罰;燒燙傷病童雖然有比較不一樣的外表,但他還是同一個人;疤痕是不會傳染,燒燙傷的疤痕所代表的是病童曾經歷一場極艱辛且痛苦的過程,而且熬了過來。

所以,應該視他們為英雄或引以為鑑,而非把他們當成怪物;燒燙傷的疤痕除了不美觀外,還會使得患者的肢體活動受損,所以,患者即使出院了,身心仍承受很大的痛苦。這時,若能在能力範圍內,給予協助最好,如果不行,一句鼓勵的話也能溫暖患者的心。

筆者曾看過這樣的狀況,一位母親帶出院的燙傷病童回門診,在電梯中遇到一位婦人。婦人說:「哎呀,小朋友好可憐哦,怎麼這麼不小心!」病童的母親聽了不發一語,但一出了電梯門,就躲在角落哭泣。或許在電梯裡的婦人只是關心,但聽在患者的家屬耳裡就變成:「怎麼這麼不小心?」這句話卻是很嚴厲的責備。

傷害既成,燒燙傷的患者及家屬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旁人能以「同理心」對待,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並提供必要的協助。他們最不需要的就是責備,因為,心肝寶貝受到這麼大的傷害,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責難。

(作者為中華民國燒傷學會資深護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