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感冒全身癱軟 血漿置換脫險

2011/03/10 06:00

39歲的吳姓工人因為感冒引起急性全身性癱瘓,醫院診斷為罕見的「急性發炎性去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苗栗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日暉正替他檢查深部肌腱反射,但病人當時毫無反應。(記者何宗翰翻攝)

記者何宗翰/苗栗報導

彰化縣39歲的吳姓工人在台灣燈會期間到苗栗縣工作,當時他身體不適,以為是小感冒,在頭份鎮為恭醫院注射點滴後離開;不料他才剛走出醫院不到50公尺就全身癱軟,醫師診斷是罕見的「急性發炎性去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緊急進行3次血漿置換術才保住性命。

罹患「居楊-巴賀症候群」

為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日暉表示,「急性發炎性去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就是所謂的「居楊-巴賀症候群」,發生率是每10萬人口中約有1至2例,2/3的病人在2週到4週前會有前驅症狀,包括像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腸胃炎,吳姓工人的發病速度很快,出現感冒症狀才第2天就全身癱軟。

他說,「居楊-巴賀症候群」診斷的依據,包括患者臨床的表現、電生理學的檢查及腦脊髓液的變化,做脊髓穿刺時,會發現脊髓液中有蛋白質濃度增加的現象;典型的症狀包括兩側對稱性的無力,先影響到下肢,深部肌腱反射消失或嚴重減退再蔓延到上肢,甚至影響到呼吸肌、臉部或口咽部的肌肉。

他表示,「居楊-巴賀症候群」的死亡率約2%到3%,約15%患者在發病1年後仍有功能障礙現象,無法正常工作,3%患者在急性期死亡,治療以血漿置換及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為主。

林日暉說,「居楊-巴賀症候群」無法事先預防,只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國內曾發生有人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全身癱軟的症狀,同樣也可藉由血漿置換或注射球蛋白改善。

吳姓工人住院7天,經過3次血漿置換術後恢復情形良好,目前已經出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