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經常性昏倒 原來是罹內分泌瘤

2010/11/11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腸胃老是不舒服,動不動就頭昏、心悸、盜汗,卻始終找不到原因?小心,可能是腫瘤作怪。日前有醫師接獲一家3兄妹先後因為腸胃不適、四肢無力等症狀就醫,結果發現三人都罹患了「神經內分泌腫瘤」,所幸早期發現,經手術開刀切除腫瘤、恢復良好。

神經內分泌腫瘤(NET)是體內控制荷爾蒙分泌的細胞病變增生、過量分泌荷爾蒙所致。估計台灣一年約新增1400名病患。在腸胃道腫瘤中、病患人數僅次於大腸直腸癌。

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徐潤德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症狀會因為患者腫瘤生長部位、分泌荷爾蒙不同,而有差異。

由於症狀多樣化,很多患者從症狀出現到最後確診,歷時5、6年以上,其中不少腫瘤已經轉移。例如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去年換肝,就是因為他胰臟上的神經內分泌瘤轉移到肝臟。

徐潤德說,過去有患者因腫瘤過度分泌胰島素、造成低血糖,三不五時就昏倒送醫,但到了醫院卻始終找不出問題,一度被認為是心理因素作祟,最後才發現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而當年星星王子罹患的嗜鉻細胞瘤,也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該腫瘤會分泌刺激交感神經興奮的物質,造成患者血壓飆高等心血管症狀。臨床上也發現不少患者被當作腸躁症、胃潰瘍,甚至是糖尿病治療。但若能配合檢驗血液中的CgA生物標記,則可以初步檢視身體裡是否潛藏神經內分泌腫瘤。

也因此,為提醒民眾與醫界正視這項疾病,今年台灣胰臟醫學會串聯台大、馬偕、北榮、中榮、成大、高醫,以及林口、基隆、嘉義與高雄長庚等11家醫學中心外科、腸胃腫瘤科等,提供免費生物標記檢測服務。

民眾若發現自己有嚴重斷斷續續的低血糖症狀(嚴重盜汗、心悸、饑餓感),腹痛合併有臉部潮紅等現象,可向上述醫院尋求協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