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與多國分析360萬筆資料 證明妊娠糖尿病與ADHD無關

2024/06/26 12:45

成大藥學系教授賴嘉鎮指出,傳統研究認為母親有妊娠糖尿病,會導致生下的孩子增加10%機率罹患ADHD,跨國改良研究設計,增加「手足分析」,發現兩者並無統計顯著影響,推翻過往結論。(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懷孕母親除了要忍受過程不適,當孩子誕生若有疾病,還須承擔自責與他人歧視,其中就包含妊娠糖尿病恐造成子女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發生,為了解答科學界未解之題,台灣與紐西蘭、香港、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等共組跨國團隊,藉由分析360萬筆母親與子代健康照護資料,成功證實妊娠糖尿病與ADHD無統計顯著相關,有助未來臨床醫療與公衛政策精進。

該研究由國際合作組織-神經與心理疾病學研究網(NeuroGEN)發起,台灣由國科會資助、成功大學藥學系以及成大群體健康數據中心等團隊投入,與紐西蘭、香港、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等國家共同執行跨國大數據解密,其研究成果今年4月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成大藥學系教授賴嘉鎮指出,跨國團隊每年集會,並關注到懷孕女性缺乏諸多臨床藥物試驗,因擔心用藥恐影響胎兒,便決定透過大數據分析,找出過往醫藥實驗中無法解決的難題,加以驗證,其中ADHD早期許多研究論文指出,與懷孕女性的妊娠糖尿病相關,跨國收集360萬筆母親與子代的照護資料,並花了4、5年時間溝通、歸納並深入分析。

賴嘉鎮表示,傳統研究認為母親有妊娠糖尿病,會導致生下的孩子增加10%機率罹患ADHD,但其實傳統受限「干擾偏差」,如家族、環境、基因等無法被控制,這次跨國改良研究設計,增加「手足分析」,就是在大數據中找出2次懷孕僅1次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分析子代ADHD的機率,將干擾偏差控制之後,發現兩者並無統計顯著影響,最終推翻過往結論。

國科會生科處處長楊台鴻也說到,孩子的問題不見得都是母親造成,傳統的母親與媳婦身分承受很大壓力,如今跨國團隊將其中一個問題釐清,且要做到360萬筆資料分析統整,實屬不易。

賴嘉鎮表示,妊娠糖尿病仍須注意與治療,但該研究可提供未來臨床照護更多方向,避免抓錯原因、徒增傷害,以及公衛政策上針對該病,除了醫療之外,還有其他更多健康行為來處理;至於ADHD真正的致病成因,目前僅知與是家族、環境、基因等因子有關,尚待其他更多進一步研究。

台灣等7國共組團隊,分析360萬筆母親與子代健康照護資料,成功證實妊娠糖尿病與ADHD無統計顯著相關,國科會參與資助,台灣部分由成功大學藥學系教授賴嘉鎮(中)指導,論文作者之一為成大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博士謝幸㚬(右二),右為國科會生科處長楊台鴻、左一為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張偉嶠、左二為成大研發長劉全璞。(記者吳柏軒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