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對抗憂鬱 從心開始

2005/11/13 06:00

文╱蔡禮后

在和一名罹患憂鬱症的婦人談心的過程裡,突然心領神會明白病人需要的是什麼。

其實絕大多數的病人心中都有一個最重要的「滿足」,有些人是非常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讚賞,於是透過工作或是服務別人的事務中,獲得他人的肯定,好奠定自信心的根基;也有人需要別人的陪伴來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於是儘量表現「懦弱」、「退讓」、「討好」等行為來強化他人可「英雄救美」、「虧欠」、「愉悅」等心情,或可讓別人心甘情願、不假思索陪伴自己,或能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然而往往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累積的不滿足、不快樂之後,因為一個壓力的臨界點而爆發了埋藏在心裡久久不能釋懷的自我怨恨。往往病人都是ㄍㄧㄥ到最高點,身體出了大狀況,才來找精神科醫師診斷是不是真的有精神疾病。所以在內憂外患(內指的是身體、心理,外指的是環境、壓力)、身心俱疲的情況下,病人自然在無意中,走進了生命的幽谷惡性循環,每況愈下。

任何人在面臨醫師宣告病情之後,不免經過震驚、否認、討價還價、接受四個階段,但這些階段不一定要按照順序來,有時候,病人是心知肚明看精神科醫師,所以一下子就處在「接受」階段,但是隨著病情的進展而有所懷疑和否認。

然而若能接受醫師的診療,在穩定服藥的情形下,經過症狀減少的時期,逐步找回失去的自信,擴大自己的信心領域,累積一定量且足夠的成就感之後,再來面對最棘手的心結,才能有「豁然開朗」的一日。

所以病患可以不必馬上投入心理治療,反倒是應該先考慮服藥的重要性,在身心穩定的情況下,謀定而後動,才能開始心靈的大改革。

心理治療猶如外科手術一樣,是非常「勞心、勞力」的過程。常有病患抱怨在剛開始心理治療時,會有身心症狀加劇的情形,而要求停止心理治療,這就是沒有做好「心理手術」前的準備。最好在身體沒有嚴重不適,但是外在資源穩定支持下,進行心理治療,才能「速戰速決」、「立竿見影」。然而弔詭的是,病患通常此時也失去了心理治療的動機和意願。

「要改善自己、就得作出前所未有的改變」,然而「改變始於接納」,唯有自我覺察和自我接納,才能求助於人,脫離鑽牛角尖、作繭自縛的狀態 ,爾後在專業醫療團隊的協助下不慌不忙、處變不驚的著手一連串「拯救自己」的大挑戰。

在面臨生死抉擇時,請先和精神科醫師談談,也許事情並非如你所想的悲觀,也可能反而發掘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呢!(本文作者為署立台中醫院精神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