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搶救早產天使

2010/08/28 06:00

醫療團隊表示,每次出動都戰戰兢兢,不敢掉以輕心,但看到新生兒平安到院,且在大家的照顧下健康出院,是最大的安慰。(圖:新光醫院提供)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鈴~鈴~」,每當電話鈴聲響起,告知有剛出生的新生兒出現呼吸淺快,需要轉院治療時,新光醫院新生兒外接團隊就要如同消防隊救火般,迅速出動,趕赴發出求救訊息的醫療院所,搶救命在旦夕的小生命。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任穆淑琪表示,外接團隊的成員包括24小時待命的小兒科主治醫師、護理人員等。如果遇到出生寶寶是雙胞胎時,就得同時出動2名主治醫師,小心翼翼地把小baby(貝比)放進可攜帶式的早產兒保溫箱內,這時要特別注意小寶寶的腦部固定及避免拉扯到連接他們身上的相關管線,因為這些小嬰兒多半是巴掌大的早產兒,腦部特別脆弱,若動作太大,恐怕會傷及腦部功能。

寶寶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後,還得要特別注意他們的呼吸狀況,連說話聲音都不能太大聲,免得傷到小寶寶的聽力,甚至連光線都不能太強…,每當看到這些脆弱的小生命逐漸成長,甚至健康出院時,就會覺得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穆淑琪說,新光醫院自94年起,配合周產期緊急醫療網24小時承接新生兒外接工作。剛開始時,一年大約接收到20例左右,近年已上升至一年50到60例。外接到院救治的小baby有相當比率是早產兒,得花很多心思照顧。

她還記得,3年前的某一天,一名出生26週、體重僅610公克的巴掌仙子意外降臨人間,弱小的她必須靠插管撐過生命的開端,緊接著出現腦室出血病變,接下來電解質不平衡、慢性肺病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也接踵而至,經過醫護人員及父母的細心照顧,終於逐漸改善,但現在仍須面對視力不佳及氣喘的挑戰,持續接受復健治療。

穆淑琪強調,會造成產婦早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部分是由於絨毛膜或羊膜感染所引起,因此避免早產的最好方式是避免盆浴,改採淋浴方式。

另外,產婦必須定時產檢,平日飲食營養須均衡。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若有早產徵兆,應迅速至醫院就診。

醫院為解決早產兒的問題,小兒科會特別針對每位早產進行安胎的媽媽們,給予早產會診,固定每週2至3次到病房探訪,讓準父母了解早產的徵兆及早產兒併發症,給予專業及心靈上的支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