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色素檢測痣 追蹤皮膚病變

2010/07/10 06:00

萬芳醫院推出科學色素檢測,利用放大倍率的鏡頭照相,醫師現場判斷痣的好壞,照片也會上傳至資料庫,長期追蹤。(記者林相美攝)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炎夏曬太陽機會增,醫師表示,皮膚的痣會受到陽光刺激,變大增多,入秋後除痣病患增3成;痣是判斷皮膚病變的指標,國內有醫院推出「科學色素檢測」,利用放大倍率鏡頭照下民眾的痣,記錄大小、特徵,上傳至資料庫,做為長期追蹤的依據。

推出此項服務的萬芳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友專昨天指出,色素痣可生長在皮膚任何部位,多於20歲前出現,多數痣一開始像雀斑一樣平坦,可能隨年齡增加慢慢變大、變凸、顏色變淡或長出毛髮。

李友專說,有些早期皮膚癌病變不易和痣區分,最令人擔心的是黑色素細胞癌,台灣最常見為肢端小痣性黑色素細胞癌,出現於手掌或腳掌,由於部位不夠顯眼,早期易忽略,若轉移至肝、肺,5年存活率不到20%。

李友專表示,痣演變為黑色素細胞癌的機率為數千分之一,若痣出現變化,惡化機率增為數百分之一。若痣長在手掌或腳掌,部位不明顯又常摩擦,一旦有病變不易發現,9成會建議病患切除。

其餘建議切除的痣包括已出現痛、癢、流血等不適,直徑大於0.6公分,半黑半白的奇怪顏色;若痣不對稱、邊緣不規則或模糊也要儘速求診。

李友專說,過去民眾觀察痣的變化,多出於主觀判斷,但利用科學色素檢測,民眾只要至皮膚科或雷射美容中心看診,醫師先檢查皮膚較大、色素不均或手腳位置的痣,選定須密切追蹤的痣,以放大倍率鏡頭照下後,記錄痣的大小位置、外型特徵,建議3至6個月追蹤,影像上傳至影像資料庫,寄至民眾電子郵件信箱,方便日後追蹤;此項檢測不需另外收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