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綠活20分鐘 元氣十足

2010/06/26 06:00

文/柯俊銘

你常接觸大自然嗎?若答案屬「是」,那就繼續保持下去;但若是「很少」或「不喜歡」,看完以下兩份國外近期的報告,或許能讓你改變習慣或想法,願意多到外頭走走。

第一份報告發表在今年5月的「環境科學與科技期刊」,計畫主持人是英國艾塞克斯(Essex)大學的心理學家Jules Pretty博士,他針對10項,共計有1250名民眾參與的研究進行分析,目的在探討接近大自然對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結果發現,每天只要在有花、草、樹木的地方從事「綠色活動」約5分鐘,例如走路、慢跑、園藝、騎車等,對於改善心情與提升自尊很有幫助,且隨暴露的時間增加,作用會越顯著。

另外,數據還顯示,綠色的環境裡若有水,比方說溪流、湖泊等,效果會更好,又以年輕人與精神疾病患者受惠最多。

第二份報告發表在今年6月的「環境心理學期刊」,計畫主持人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心理系教授Richard Ryan博士,其招募到537位大學生,並針對這群人進行實驗,目的想了解接觸大自然對當事者的情緒與精神狀態有何好處。

在第一項實驗中,學生被隨機分為兩組去散步,一組在室內的走廊,一組在綠樹婆娑的河堤,兩組都走15分鐘;第二項實驗則是看照片,一組看大樓等建築物,一組是看天然風景;第三項實驗則是要學生想像自己處於活動—靜坐、室內—戶外、單獨—結伴等條件重疊的情境。每項實驗一結束,學生全須接受訪談,分享實驗前後的感受。

最後的實驗則是要學生在數天內,記錄他們從事的運動、社交活動項目,以及花費在戶外綠色環境的時間大約多少?即使只是觀賞窗外的植物也算。

結果發現,有到戶外的個案,無論是單獨或和他人在一起,即使不做任何事,都比只在室內者感覺精神較好,情緒也較為穩定,且只要在綠色環境中待上20分鐘,明顯就有讓人恢復元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看風景照片或想像自己身處當中,居然也有類似的效果。

有鑑於此,建議大家放假時,就多往郊外去,平時則善用公園、學校的綠地,或在住處、辦公室置放盆栽、水族箱、風景圖片,增添綠意,相信除能調劑身心外,生活也會因此充滿活力。

(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