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聽說」了嗎?盡早聽力篩檢

2010/02/27 06:00

陳小弟弟的雙耳裝上助聽器,在醫師、家長細心照料下,語言發展幾乎無異於常人。(記者林正 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新生兒聽力篩檢攸關孩子一生發展,但因要自費600到1200元左右,且並非所有醫療院所都提供篩檢服務,每年僅5成的新生兒接受篩檢,醫界與民間團體疾呼,應擴及全部新生兒;衛生署國健局則在今年起,針對低收入家庭給予補助。

該項「經濟弱勢家庭新生兒聽力篩檢補助方案」,針對低收入戶新生兒出生起至滿3個月內,免費補助一次聽力篩檢服務,國健局將給付篩檢院所500元,每人限一次,醫院不得再額外收費,預估將可嘉惠2583名新生兒。

不過,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鴻清表示,先天性聽損的發生率高達千分之3,遠高於其他先天性疾病。但去年調查,國內只有5到7成的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自費聽力篩檢的資訊,僅4到5成家長接受篩檢,今年在相關政策推動下,聽篩比例應會提高至5成。

林鴻清表示,只要在1個月內初篩、3個月前確診,半年內接受早期療育,選配助聽器,幾乎可有正常語言發展,9成不必仰賴讀唇語或手語。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理事長蕭安穗表示,先天性聽損半數跟遺傳有關,有半數是與子宮內感染、出生後缺氧、黃疸過高等因素有關,若未做聽力篩檢,家長不易察覺。

根據國健局統計,國內新生兒在診所出生的比例約4成,但提供篩檢服務的比例並不高,有部分診所與醫學中心配合,由大醫院派專人至診所進行聽篩。

就讀國一的梓盈今年12歲,出生時,醫院並未提供聽篩服務,兩歲半確診聽力嚴重受損,開始接受語言療育,雖然較晚起步,但父母付出很大心力,後來她不但能彈鋼琴,比賽還曾得獎,現在則專攻游泳,去年成為台北聽障奧運游泳選手。

梓盈的父親陳文通是啟聰學校的特教老師,對於無法更早發現女兒聽損,他一度相當自責,後來才恍然大悟,女兒當初與他的一些互動,是「看懂」而非「聽懂」,可見聽力篩檢的重要性。

3歲4個月大的冠宇,在鏡頭前毫不怯場,用可愛的聲音對大家說:「我叫冠宇,我最喜歡洗澎澎、跑跑跑、踢球球。」現場還表演起背唐詩,他一出生就在醫院篩出嚴重聽損,接受語言療育,現在語言發展跟一般孩子幾乎沒有差別。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景松表示,依照目前每年約有19萬名新生兒,推估全面篩檢只要花費一億元,回收與效益絕對遠遠超過於此。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表示,將爭取預算,逐步擴大補助範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