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車禍遺族 哀傷旅程「哀而不傷」

2010/02/13 06:00

文/韓青蓉

車禍是人生最不能預期的死亡!事發前,家人於平日習慣說:「再見!」期待外出的親人按時回來,然而,在引頸期盼親人返家的數小時之後,敲門或打電話來的警察卻帶給家人一生中最不幸的消息。

在得知訊息後,家屬可能出現極度緊張、侵入性幻想、惡夢、罪惡感、精神困擾或是健康問題等創傷壓力反應。遺族的悲傷反應需要有機會說出來與人分享,包括孤獨、苦苦思念、罪惡感和對逝者不合實際的依附等,才能走出創傷、平復情緒。

走過悲傷需要時間,家屬不需要立即去說或做出違心的事,例如無法原諒肇事者時,不需要勉強說出原諒的話。

協助車禍家屬度過悲傷階段,支持團體是很重要的方法。研究發現,在支持團體中,家屬有機會訴說親身經歷,和往後成功度過危機有高度相關,團體中,高出席率的家屬,其整體心理健康較能獲得顯著改善,包括減低焦慮、身心症、憂鬱和逃避。

然而,對於某些家屬而言,過早介紹到支持團體並非一定合適,最好先詢問他們,是否想認識有相同遭遇的人?理由是這些家屬可能仍需要利用逃避的防衛機轉,避免觸及內心的傷痛,他們可能仍常有夢魘,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準備,陪伴者宜尊重他們的需要。

部分家屬選擇參與刑事案件審理,這是經歷悲傷的重要過程。因為車禍常是疏忽或違規行為所造成的,「如果」和「要是」往往成為家庭長期的負擔,對於已發生事實的無力感,讓很多家屬最後採取主動參與刑法體系,這是他們保護至親的最終行動,也是空洞心靈的實際出口,值得被肯定與鼓勵。

研究指出,意外發生後的第一年,家屬情緒多處在麻木階段;第二至三年家屬哀悼的悲痛將逐漸增加;在死亡一週年時,是特別需要被支持的,因為此時家屬的現實感慢慢恢復,開始面臨巨大的壓力。

哀傷旅程是個漫長的經歷,情緒陪伴者在必要時的專業協助,可協助家屬走出喪慟,完成哀悼,助遺族在心中留下哀思,卻能「哀而不傷」。

(作者為社工師 )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