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運動傷害 超音波動態掃描現形

2010/01/08 06:00

台大醫院復健部昨日公佈了超音波於骨骼肌肉系統病變的臨床應用。
(記者叢昌瑾攝)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國內不少知名運動選手,都被運動傷害纏身所苦,醫界近年發展出「超音波動態掃描」技術,可揪出潛在不良姿勢,改進訓練方式,以防運動傷害「地雷」引爆,這項篩檢技術未來可望提早到國、高中時期進行,有利於體育活動從小扎根。

台大醫院昨日發表超音波骨骼肌肉系統病變的最新臨床研究指出,透過超音波動態檢查,可評估運動員的肩關節在投球動作時的穩定度,此外也可以正確診斷肩痛常見的原因「肩夾擠症候群」,可治療與預防相關的運動傷害。

台大兩份相關研究最近先後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台大副院長王崇禮更將超音波譽為「醫師的第二個聽診器」。

台大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王亭貴表示,門診曾診斷多名因投球或運動姿勢不良,導致運動傷害的案例,但資深球員的積習已深,難以改變,建議運動員應該從小做檢查,及早矯正不良姿勢,強化特定肌肉,以降低運動傷害的機率。

王亭貴表示,超音波動態掃描的用途相當廣泛,兼具無放射性暴露、非侵入性、價格便宜等優點,不但可偵測X光檢查無法偵測的肌肉、韌帶、神經、肌腱等病變,還能長期追蹤病人狀況。

不只如此,有些微小的病變常是精密的磁振造影的死角,這時也可以靠超音波來診斷。曾有病患因指尖嚴重疼痛而四處求診,做了磁振造影也查不出問題,令醫師一度懷疑病患有精神問題,轉介精神科治療,最後做了超音波,才發現是指尖長了一個微小的脈絡球瘤,解除病患痛苦。

王亭貴表示,超音波也可用於協助治療,醫師可在超音波引導下,取出刺入腳底、引發疼痛的微小異物,或將肌肉內的微小血腫或滑液囊腫吸出並注射消炎藥物,讓治療更事半功倍。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任王顏和表示,該院正在研究如何用超音波偵測韌帶彈性,除了臨床醫療外,未來也可合併應用於偵測運動員的肌肉、韌帶、骨骼的條件,找出真正有潛力的運動員加以培養,也可根據不同體質條件,引導其從事適合的運動。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