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吃抗凝血藥忘了說 開刀險喪命

2009/07/12 06:00

民眾若長期服用類似阿斯匹靈類的抗凝血藥物,手術前,一定要告知醫師。設計畫面,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記者方志賢攝)

記者方志賢/高縣報導

高雄一名70歲老先生患有退化性脊椎孔狹窄,必須進行手術,他和當護士的女兒在術前均明確告知醫療人員,未服用阿斯匹靈,但手術時,傷口血流不止,再次求證於病患的家庭醫師,才得知老先生服用與阿斯匹靈具同樣抗凝血的藥物,經緊急處理後,手術順利完成,老先生也平安出院,未發生不幸。

另有一位80歲老先生,平時身體硬朗,也沒有特別理由,在醫師建議下,長期服用阿斯匹靈,結果造成顱內硬腦膜下慢性出血,所幸及早發現,停藥後,慢慢康復。

高雄長庚腦神經外科副教授李道真表示,醫界不時傳出有病人因服用阿斯匹靈,或服用與阿斯匹靈效果相近的抗血小板凝集藥物clopidogrel(或稱血小板凝集抑制劑),術前未告知醫師,導致開刀時,出血不止,緊急輸入新鮮血漿或血小板,才止住出血。

他說,阿斯匹靈是1897年德國拜耳公司發明,有消炎及止痛作用,目前被應用於抑制凝血,可說「老藥新用」。另外抗血小板凝集藥物clopidogrel,因胃腸的副作用較少,也被廣泛使用。

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約75至100毫克可降低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率。但李道真認為,東方人對阿斯匹靈的耐受度較低,出血問題較常見,且東方人心臟病機率低於歐美,因此是否需長期使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仍有討論空間。

李道真也提醒,患有腦血管、心血管阻塞疾病而需長期的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的患者,應熟知此藥的風險,並在手術,包括拔牙、疝氣等小手術前,告訴醫師。若非病情急迫,建議停藥兩星期再手術。

患者若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時,也不要隨便再服用市面上的保健補品,如納豆、銀杏等,因這些補品常有「通血路」(即抗凝血)的作用,可能對食用者造成出血的併發症。

術前應告訴醫師的事

1.有何潛在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中風、心臟、肝臟、腎臟等疾病。

2.是否有藥物過敏?是否會異常出血?是否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物?抗過敏藥或類固醇藥物?

3.是否已懷孕?有無抽菸、酗酒的情況?最近一週內,是否有感冒或身體不適?例如胸痛、頭暈、發高燒等症狀。

4.是否有傳染性疾病?例如肝炎、愛滋病、肺結核等。

5.是否有不良麻醉反應紀錄?包括其他家族成員在內。

(記者方志賢整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