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王永慶打造長庚醫院體系 提供平價醫療 帶動改革

2008/10/19 06:00

記者洪素卿/特稿

王永慶在民國65年,以父親王長庚之名,捐助20億元創設長庚醫院。如今7大院區一日近3萬人次求診,平均每4個台灣人中,就有1個人在長庚體系看過病。王永慶打造的醫療體系,徹底改變了台灣的醫療生態。

長庚醫療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教授回憶,70年代上醫院就像上衙門,醫生地位高高在上,住院要有門路、靠關係。

那時經濟起飛,國民所得快速增加,「擁有1400多萬人口,能夠開心、開腦、開腎的三級後送醫院,卻只有台大、榮總以及三總,這三家醫院病床加起來不過3000床。一床難求」。

有鑑於此,王永慶決定創辦一個服務一般人的醫院。

「要成就一個大醫院,要有人、有錢、有心。當時就處在這種時機。」吳德朗說。

挖角醫師、中美交流…在媒體大幅報導下,長庚醫院開幕沒多久就有南部民眾北上求醫,台北長庚半年內滿床。

2年後,林口長庚開幕,不僅醫界人士好奇這間蓋在郊區的大醫院,連蔣經國也造訪,並促成後來榮總、成大等公立醫院整建擴建風。

之後幾年,私人醫院紛紛成立,從當時佔整體醫療供給不到3成,到現在公立醫院只佔2成。長庚的建立引發醫療環境由量變到質變。

雖然王永慶的夢想,是讓窮人也有醫院可以看病,但他把醫院當企業來管理,也使得長庚始終無法擺脫商業標籤。

「成本控制是為了提供平價的醫療,不是為了賺錢。」吳德朗反駁外界批評,當年人家洗腎一次6000、長庚洗腎只要4000。就像是引進質子治療機,王永慶要求的就是治療不能太貴。

王永慶喜歡把好東西跟別人分享,不只是很多員工家裡都有免治馬桶,吳德朗說:「董事長這幾年呼吸道不好,偶爾有感冒,甚至肺炎,我們就幫他打流感疫苗,打肺炎疫苗;他感冒少了,覺得這疫苗很好,捐了好幾億的疫苗,給70歲以上的老人施打。」

有一年運動會,王永慶的腳痛,有藥廠代表給了他一顆藥,藥效好得不得了,沒多久就不痛了,他馬上問:「這個藥,長庚有沒有?」

事實上,很多藥,長庚真的沒有。長庚醫院具有台灣醫療體系最強的議價能力,為了做成長庚的生意,很多藥商必須以流血價供藥,以維持市場規模;對於長庚,成本仍是最重要考量。

從早年「把醫師當成賺錢機器」的耳語,一大堆臨床作業準則遭揶揄「長庚醫師、護士像是作業員」。實施PF制度,讓醫師看越多診、分越多錢。甚至將同一科部兩分,以利潤中心制,讓內部互相競爭。

過去曾經遭到其它醫界抨擊的長庚模式,現在不僅其他財團醫院照著經營,連公立醫院也跟著長庚化;如今各醫院行政管理凌駕第一線醫療專業,早在長庚體系一步步壯大的軌跡中,埋下伏筆。

今年,王永慶的廈門長庚進軍中國,開幕以來求診人數不高,招聘醫師觸礁,台灣長庚人力支援模式所導致的不滿也日益擴大。

廈門長庚能否像當年台灣長庚一樣,引發中國醫療蛻變,尚不可知。但由長庚醫院帶起的醫療變革,不論好壞,已然內化在台灣醫療體系、再難切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