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大「腹」翁 大腸癌高危險群

2008/08/25 06:00

文/簡武雄

癌症已經蟬聯25年十大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及肝癌。大腸癌主要源自息肉,而息肉根據組織形態分為增生性及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有些微增加大腸癌的危險,但影響相當小,大腸癌主要還是源自腺瘤性息肉,也就是腺瘤。

研究顯示,拒絕接受腺瘤性息肉切除術的病人,5至10年後,會有4%至14%的機率發展成大腸癌,由此可知腺瘤的生成與大腸癌的發展關係密切。

國內肥胖人口不斷攀升,已成為主要公共健康問題,許多流行病學證據顯示,肥胖與許多癌症相關,大腸癌也是其中之一。大部分的研究都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公斤除以公尺的平方)作為肥胖指標進行分析,發現身體質量指數越高,罹患腺瘤的危險性越高。甚至很多研究發現,若以中央性肥胖(啤酒肚)指標,例如以腰圍或腰臀圍比進行分析,其對罹患腺瘤的危險性,較身體質量指數的影響更為顯著。

在肥胖者身上會過度分泌發炎因子包括TNF-α、IL-6等,而巨噬細胞也會浸潤在白色脂肪組織內,作為分泌這些前發炎細胞激素的主要來源。腺瘤又與前驅發炎細胞激素,如IL-6、IL-8及TNF有關,因此肥胖可能藉由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影響大腸腺瘤的發生。

另外,肥胖者有較高的胰島素濃度和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除了促進醣類代謝外,同樣也有促進DNA合成,刺激細胞分化和抑制細胞凋亡的功能。

肥胖者體內有著較高濃度的Prostaglandin-E2,對大腸上皮細胞有抗細胞凋亡的力量,最後導致細胞不斷增生,進而發展為腺瘤。肥胖者喜食高脂飲食,其飲食內含較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的代謝產物「去氧膽酸」會使大腸黏膜增殖活性增加,亦可造成腺瘤的發生。

愈來愈多證據支持,肥胖會增加大腸腺瘤發生的危險,進而演變為大腸癌,因此在預防上,肥胖者減重、適度運動與飲食控制很重要。

(作者為振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