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口服DPP-4抑制劑 第二型糖尿病患新選擇

2008/04/27 06:00

文/杜思德

王先生罹患糖尿病快4年,使用過幾種藥物治療,但低血糖症狀、腸胃不適及體重上升等副作用,持續困擾他,以致服藥意願不高,血糖值也就起起伏伏,直到換另一種藥物後,改善其副作用與不適症狀後,才使得血糖控制良好。

當我們用餐的時候,腸道細胞會分泌腸促胰素荷爾蒙(incretin,或稱腸泌素),其作用就好像送出食物訊號給胰臟,可幫助胰臟調節胰島功能,進而控制血糖。

但是人體的小腸會分泌一種名為DPP-4的酵素,破壞使人體增加胰島素分泌的腸促胰素荷爾蒙,因此新藥DPP-4抑制劑的作用在於,使腸促胰素發揮功能,提升胰島素分泌,維持血中濃度,進而控制血糖。

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出現高血糖的3種主要原因,包括:其胰臟β細胞功能異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

胰島素阻抗性,也就是身體產生的胰島素可能無法正常作用,所引起的降血糖反應不佳,無法順利讓葡萄糖進入肝臟、肌肉、脂肪組織,以及α細胞導致升糖素分泌過多,使得肝臟葡萄糖輸出增加。

其中β細胞的功能持續惡化,是讓血糖控制愈來愈困難的主因。這也是很多糖尿病人最後需藉助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

口服DPP-4抑制劑用於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患,可以強化身體自身β細胞,及α細胞的血糖調節能力,其作用機轉是藉由增強身體天然的血糖降低系統而作用,也就是當血糖升高時,腸促胰素一方面促使胰臟增加胰島素分泌,同時抑制分泌升糖素,減少肝臟葡萄糖輸出,藉這兩種方式來幫助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身體血糖濃度,與目前使用的降血糖藥物不同,且較不易出現體重增加及低血糖的副作用,對於現行口服用藥反應不佳或無法耐受者,是一個治療新選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