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善用血管內超音波 放支架不再盲目

2007/12/14 06:00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第16屆亞太心臟學大會從昨日起,將一連在台灣舉行4天,估計將吸引逾2000名國內外專家與會。本次會中除了討論最新的幹細胞治療、塗藥支架爭議等議題外,會中也將有數場現場的血管內超音波(IVUS)檢查操作示範。

署立宜蘭醫院副院長徐迺維指出,血管內超音波也是利用心導管的方式深入血管內檢查,只是它附上一個很小的超音波探頭,可以檢查血管內狀況。

他解釋,目前要診斷一些缺氧性的心血管疾病,除了依據臨床症狀、心電圖變化,以及三度空間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掃描外,心導管檢查仍是標準作法。

不過,心導管檢查本身仍有一些限制。像是一些患者的動脈硬化或堆積得很均勻,有時候從心導管影像上,不容易判斷血管內的真實狀況,以及實際管徑,甚至還可能因此影響後續血管內支架的選擇。

至於血管內超音波,則相對比較能夠確認血管狹窄範圍、長度及血管壁大小,醫師藉此除了可於術前選擇適當的治療策略,包括支架大小外,也可以在術後進行確認,包括支架置放後有無擴張不足,及未完全覆蓋病灶的狀況,以減少血管再狹窄的發生率。

一般會建議狀況比較複雜的病患使用這類檢查。據國外統計,適當的使用血管內超音波可減少再狹窄率約10%至30%。因此,使用血管內超音波有增加的趨勢。

目前在我國這項檢查並沒有健保給付,但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已經向健保局提出申請,未來若通過申請,患者或許可以更無負擔的使用這類科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