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反覆腹痛跑廁所 當心腸躁症上身

2022/12/15 05:30

▲反覆腹痛、常跑廁所排便,腸躁症令人困擾;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黃懷毅)

文/黃懷毅

張小姐(化名)從櫃台助理升上單位主管,一路走來戰戰兢兢,近半年來常有反覆腹痛及排便習慣的改變,自己買腸胃成藥吃,症狀時好時壞,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也曾就醫檢查,但醫師卻總說沒問題,最後她來醫院做整體性的檢查評估,才確診是腸躁症。

腸躁症是1種功能上的疾病,一般常出現在50歲以下的患者,而女性略多於男性,目前造成腸躁症的確切機轉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多重因素造成,包括神經及腸道運動肌肉失調、小腸菌過度增生、腸道微菌叢失調、過敏、心理壓力、黏膜發炎及腸氣過多等。

目前臨床上診斷腸躁症採用的是ROME-IV的定義,病人必須有反覆性的腹痛平均每週至少1天且持續3個月以上,同時併有以下3項中的2項至少3個月:1.疼痛和排便相關,2.大便頻率改變,3.大便型態改變,並在診斷半年前出現症狀。

藥物加低腹敏飲食治療 可大幅改善不適

目前腸躁症的治療有藥物及非藥物兩方面,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生活形態改變及心理治療,現在國際上有一種很流行的飲食方式叫「低FODMAP飲食」(低腹敏飲食),這種方式被研究證實可以改善腸躁症8成以上的症狀。

FODMAP是指易在腸道中發酵(Fermentable)的碳水化合物,像是寡醣、雙醣、單醣及多元醇等,這類型食物有高吸水性,易導致便秘且容易讓腸道菌產氣造成腸道刺激。

◎低FODMAP飲食的代表食物如下:

●蔬菜類的紅蘿蔔、萵苣及小黃瓜。

●水果類的草莓、鳳梨及葡萄。

●蛋白質類的雞肉、雞蛋及豆腐。

●脂肪類的植物油、奶油及花生。

●澱粉類的馬鈴薯、墨西哥餅及爆米花等。

而藥物治療方面,新型的抗生素Rifaximin證實能改善腸躁症的症狀,不過台灣尚未上市,目前常用的藥物多以症狀控制為主,包括解痙攣藥物、鴉片類止瀉藥、抗憂鬱劑及5-HT3受體拮抗劑等。

總結來說,腸躁症是1項常見的疾病,臨床上多以反覆性腹痛及排便異常來表現,因缺乏有效的影像或血清學標的,臨床上以症狀問診加排除法去做診斷,對於病人來說,藥物的治療加上低FODMAP飲食的調整、壓力的調適等,能大大改善身體的不適。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腸胃內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