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格也會生病 行為有變異 早就醫為妙

2007/07/19 06:00

文/劉南琦

生活周遭有時會出現許多難以理解的「怪人」佔據新聞的版面,他們會說一般人不會說的話、有著一般人沒有的特異行徑。

大家都知道心靈會生病,會有心理疾病,但卻不知道人格也會生病,會有社會適應困難的情況。例如一個反覆自殺、自傷數十次的人,絕非只說其有「憂鬱症」那麼簡單;一個常把身邊家人得罪光光、又沒什麼朋友的人,也必須考慮是否有人格方面的問題。

其實精神醫學早已明訂人格的問題與診斷,但實際的門診經驗卻少聽聞有人格疾病,這可能有幾種考量。

●人格問題不像其他心理問題那樣可以明確用藥,所以精神科醫師常略而不談。

●人格問題的心理治療比藥物治療重要。無奈基於健保費用、看診績效與心理師人力不足等限制,許多患者並沒有辦法直接接受心理治療,只能先就所產生的情緒困擾來做治標不治本的治療。

●人格問題是長期累積出來的,無法明確用藥,故有人質疑是否有必要進行人格診斷與治療,長期忽略的結果,讓一般人對人格問題誤解更深,以為沒有人格疾病。

●有人格問題的人處在自我包容或習慣的狀態,通常自己不會察覺,但卻嚴重影響周遭互動的人,所以很少是當事人主動來求診。

要了解一個人不容易,要定義一個人是否有人格問題主要是看他的生活適應是否有障礙,例如處理事情的態度、人際關係,是否會影響他該有的功能?是否常讓他人感受到明顯的壓力?在分類上是指比較極端、誇張的狀態。因此若察覺有人人格生病了,還是要及早就醫治療。

(本文作者為台北耕莘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