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右邊顏面不自主痙攣 婦開刀迎新生

2020/06/05 05:30

▲莊女士(右3)昨天感謝醫護團隊的治療。(記者王俊忠攝)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67歲的莊女士5年來右眼會不自主眨動、嘴角不自主抽搐、右半邊臉不自主皺縮,求助神經內科,口服抗癲癇藥物治療有緩和,但不久又復發;打肉毒桿菌素治療,也有同樣有效後再復發的問題。經轉介到新樓醫院神經外科,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她的右臉顏面神經被血管壓迫,醫師建議她接受顯微腦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

新樓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趙家宏先在莊女士的右耳後開1個小傷口,在後顱窩磨開1個約10元硬幣大的骨窗,以高倍率顯微鏡觀看,找到右側顏面神經上有血管壓迫到神經,以鐵氟龍(Teflon)化學聚合碎片隔開血管與神經。莊女士在術後,右邊顏面痙攣立即改善,不再有不自主的眨動與抽搐現象,也敢再外出見人!

▲莊女士在手術前,飽受5年右側臉、眼部會不自主抽搐眨動的顏面神經痙攣之苦。(記者王俊忠攝)

莊女士昨天坦言,手術前,右臉、眼部抽動得很厲害,也會頭痛、不舒服,覺得很痛苦,也不敢出門見親友,心情很鬱卒,嚴重影響人際關係,手術後,完全沒有抽動問題,才敢外出從事社交活動。

血管壓迫神經 減壓手術見效

趙家宏表示,顏面神經痙攣與三叉神經痛的病因機轉類似,都是在頭顱底位置有血管壓迫到神經,導致神經不正常放電,引起疼痛或痙攣,若保守治療(吃藥或打針)無效,可以接受顯微腦微血管減壓手術,一般而言,在有經驗的神經外科醫師操刀下,成功率可在9成以上。

趙家宏也說,此手術動到小腦,少數會有腦出血、中風或聽力異常併發症,術後也有復發可能性,不是百分百一定成功,但術前會對患者做評估,如心肺功能不佳、年事高、有多種慢性病者,較不適合做此手術。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