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預防小兒便秘 家長來把關

2019/08/31 05:30

▲按摩腹部與簡單的運動,都能達到促進排便感效果。(照片提供/李宇正)

文/李宇正

▲家長若發現小孩排便不順暢,可能要留心是否飲食狀況出問題;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李宇正)

便秘發生年齡愈來愈低,小兒科門診發現,不少5歲以下的小朋友因為「大」不出來掛病號,如何幫助未來主人翁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建立良好排便生理時鐘,值得家長注意。

▲多攝取綠色蔬菜、水果,有助排便。(照片提供/李宇正)

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每餐2蔬1果

▲多攝取綠色蔬菜、水果,有助排便。(照片提供/李宇正)

小朋友肚子痛掛門診,首先必須排除比較嚴重的問題,例如:先天性的巨結腸症、腸道結構異常等,透過X光等檢查確認沒有這些情形後,如果是單純的便秘,而小朋友已經嚴重到肛裂流血,門診治療會建議調整飲食,與幫助排便藥物雙管齊下,請家長持續記錄孩子服藥後的排泄狀況,再決定後續藥物如何調整。

停止服藥的時機,在孩子建立固定排便的生理時鐘後,其中重要的關鍵是攝取綠色纖維質。

臨床問診發現,很多小孩便秘不是因為腸道不好,而是小朋友的飲食習慣不佳,例如:多肉、少蔬菜,偏好含糖飲料,幾乎攝取不到多少纖維質。

孩子可能早上起來吃個蛋餅、一杯奶茶;中午不愛吃蔬菜跟肉,只吃白飯;傍晚去安親班,又剛好有慶生活動,吃了一個蛋糕;回家後喝一瓶奶,一整天完全吃不到綠色蔬菜,這種情形久而久之就造成排便不通暢。

◎「便秘」定義是指「一個禮拜少於3次的排便,或者排便非常乾、硬,甚至流血」。預防小兒便秘,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建議可以從3個方面著手改善:

●多攝取綠色蔬菜:建議3餐至少吃兩種以上的綠色蔬菜、一種水果。新鮮的纖維質很重要,不要把醃漬類如泡菜,甚至蔬菜餅乾當成攝取來源。

建立排便生理時鐘 上學前先便便

●上學以前排便是最佳時機:早餐後的便意感最高,如果能在上學前完成排便最好,但很多孩子趕著上學,根本沒有時間排便,到了學校又認廁所,怎麼上都上不出來,日積月累憋著成了宿便。日本有一種做法是做早操,不論是在床上按摩腹部,還是簡單的運動,都能達到促進排便感效果。

●建立排便生理時鐘:用餐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最有便意感,家長應把握時間,督促小朋友去上廁所,生理時鐘建立之後,比較不會再發生便秘的情況。

(作者為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