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下肢無力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作祟
圖.文/吳宗憲
81歲的鄭姓老翁一個月前不慎跌倒,但因當時沒有出現特別不舒服的症狀,所以沒有到醫院檢查。沒想到之後左下肢急速無力、無法坐穩,家屬猜想可能是中風所致,於是趕緊帶到鄰近醫院就醫。
醫師告訴他疑似是腰椎退化導致神經受到壓迫,引起下肢無力,建議到大一點的醫院做更詳細的檢查,再做治療。
因此他轉診到本院的骨科門診檢查後,因病情複雜,於是再轉到神經內、外科進一步詳細檢查。從核磁共振影像中發現,原來導致他下肢無力的原因是腦部「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家屬一時之間難以相信,最後終於在找到真正病因後獲得治療。
常被當成中風送急診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好發於老年人,由於臨床症狀非常多樣性,從輕微頭痛、意識障礙,說話困難到類似中風症狀、昏迷、肢體無力,或癲癇發作等,因此一開始常被當成中風而送至急診,一般藉由腦部電腦斷層掃描可作為確立診斷。
此病起因於先前頭部外傷可能合併輕微急性硬腦膜下出血,初期因老年人常伴有腦萎縮而無明顯症狀,幾天後血塊開始纖維化,並形成內外層偽膜,隨後偽膜上形成新生血管,因膜上血管易破裂出血,因而造成慢性硬腦膜下積血擴大。
手術治療是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主要治療方式,一般是開顱併顱骨鑽洞,切開硬腦膜及偽膜清除血水後,再置入引流管。臨床症狀通常在術後會得到緩解,引流管置放1到2日至血水引流量減少後,再移除引流管。
鄭姓老翁在術後,下肢已逐漸恢復力量,可望腳踏實地重新站起來。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在確診之前,特別是外傷病史不明確者,容易出現誤診,所以除了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外,及時的理學檢查也是減少誤診關鍵,病患最好能在詳細檢查後,再決定治療方式,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