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醫辨證減重 體質不同 治療不同

2018/06/29 06:00

▲枸杞可促進脂質代謝、紅棗具有纖維質,枸杞紅棗茶有利於減重。(照片提供/許秀慧)

圖.文/許秀慧

肥胖自古有之,《禮記》:「膚革充盈,人之肥也。」《黃帝內經》認為肥胖症的病因主要與稟賦異常、飲食不節、過度安逸和情志失調有關。《素問.通評虛實論》:「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一般而言,痰濕是肥胖病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中醫認為,痰乃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若人體的脾、肺、腎功能失調,即可形成痰濕,進而導致肥胖體質。中醫根據辨證論治理論,對於不同體質的肥胖給予中藥、針灸、耳穴貼壓、埋線、食療等不同治療方式。

◎中藥調理方面

●容易水腫的類型,可使用利水滲濕法,如芡實、蓮子、薏苡仁、紅豆等。

●體型壯盛、肌肉結實型的肥胖,飲食喜油膩厚味,常伴有容易長青春痘、口乾舌燥、便秘等火熱之象,可使用清熱法,如涼膈散、防風通聖散等。

●氣虛者,平時容易疲累、肌肉鬆軟、少氣懶言,可使用六君子湯、防己黃耆湯等補氣。

●若是患者伴隨有血脂肪過高、眩暈等疾病,則可以考慮使用化痰法,如二陳湯、溫膽湯等。

●壓力引起的肥胖,因「肝鬱則侮脾」,故治療著重於疏肝理氣健脾。

●陰血不足的患者也易引起肥胖,如更年期後容易頭暈、睡眠品質不好、腰痠、口乾、體態發胖等,這時就以滋陰補血涼血為主。

◎針灸、穴位埋線或耳穴貼壓等方式也是常用的減重方法。

●針灸治療主要以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穴位搭配使用,用以健運脾胃、祛濕化痰,加速代謝。

●耳穴是藉由耳針、磁珠或耳豆,提供穴位刺激與按壓,幫助降低體重、抑制食慾和穩定內分泌系統。

一篇2016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利用針灸結合耳穴應用於體重控制,連續治療8週後,治療組在BMI、腰圍、臀圍及體脂率等方面比對照組都有顯著的下降。

●穴位埋線是改良針灸治療的中醫療法,把羊腸線埋進人體脂肪層,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吞噬細胞等大量移動前往該區域,除了分解羊腸線外,同時也會消除附近的脂肪。

穴位埋線持續刺激穴道、發揮效應,直到埋入的羊腸線被身體吸收為止,可持續約兩週。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