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傷「心」川崎氏症 兒科棘手疾病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
4歲的黃小弟去年11月反覆發高燒2、3天,原以為是一般發燒,後來出現眼睛紅、嘴唇乾、指尖脫皮,轉診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經多項檢查和治療發現是頑固型川崎氏症。
後天性心臟病主因 嚴重會致命
醫師提醒,非典型川崎氏症病例愈來愈多,名列兒科醫師棘手疾病之首,也是兒童後天性心臟病主因,嚴重會致命。
發燒若不退 注意5症狀速就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郭業文指出,川崎氏症狀為發高燒(39℃到40℃)超過5天,加上5項典型症狀:雙眼結膜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草莓舌及嘴巴乾裂、皮疹脫皮、紅腳掌,要符合其中4種,但現在非典型川崎氏症只出現其中2、3種症狀,診斷不易,常被誤認為其他感染,而且7天是黃金治療期,提醒家長注意。
黃小弟罹患非典型川崎氏症,只出現眼結膜紅、嘴乾和脫屑3種典型症狀,到院時,右冠狀動脈嚴重擴大,血液檢查顯示,白血球、發炎指數等指標都居高不下,立刻給予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和阿斯匹靈,增加抗體和消炎,仍反覆高燒,再施打第2劑免疫球蛋白才痊癒。
黃小弟昨天感謝醫師,爸爸提醒其他家長,小朋友發燒真的不能大意,必須就醫和注意症狀,幸好趕在黃金期治療,未留下後遺症;另一名3歲的林小弟則是典型症狀,原本以為扁桃腺發炎,還好也及時確診治療。
郭業文說,川崎氏症是全身血管發炎疾病,原因不明,有研究顯示,病童大多有過敏體質,可能是感染引起免疫反應,好發5歲以下,台灣5歲以下幼童每10萬人中就有17到25人,尤其容易侵犯心臟的冠狀動脈,不及時治療有25%會引起冠狀動脈瘤,1%到2%會死亡,另外也會合併出現心肌炎、心臟收縮功能下降等現象,病癒後必須追蹤到青春期。
郭業文也提醒,根據日本研究發現,許多川崎症病患在20、30歲可能有心肌缺氧,甚至心肌梗塞現象,建議避免過度肥胖及注意飲食。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