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走不到10步就「喘」 當心主動脈瓣膜狹窄

2018/03/03 06:00

銀髮族爬樓梯若喘、呼吸困難、胸悶,要小心是否有心臟疾病;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

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老太太的主動脈瓣膜狹窄。 (國泰醫院提供)

88歲的林老奶奶長期有高血壓問題,近來發現活動容易氣喘吁吁,沒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但高血壓問題反倒改善。就醫後發現,原來是主動脈瓣膜狹窄所致,嚴重者甚至可能猝死。

嚴重者可能猝死

88歲林老太太從80歲就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近來常覺得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活動也因此受限,常常走不到10步路就需要停下來休息。因家住山區,從出門到停車場得走20多個階梯,走出家門後沿路走走停停,走3分鐘要停下來休息5分鐘,生活大受影響。

因林老太太不適合傳統開心手術,在接受微創的經皮主動脈瓣膜植入術,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黃啟宏說,主動脈瓣膜是血液離開心臟的最後一道關卡,隨年紀增長,主動脈瓣膜可能因退化引起鈣化與狹窄,輕到中度階段或許沒症狀,重度時則會因心臟血液難以打出而出現狹心症症狀,包括走路或爬樓梯容易喘、呼吸困難、胸悶等,黃啟宏說,若已出現狹心症或心臟衰竭的情況,存活期恐不到一年。

黃啟宏說,因為血液難以從心臟輸出,所以血壓會降低,使原有高血壓的病患誤以為血壓趨於正常代表健康,其實不然,若不及早就醫,當血液打不出心臟,就可能導致狹心症、心臟衰竭,進而引發猝死。

黃啟宏說,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80歲以上長者,但亞洲人有高比例僅有2瓣,承受的壓力比正常3瓣來得高,可能使退化提早在60、70歲時就報到;他推估,國內約有2、3萬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情況而不自知。

黃啟宏說,相較於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特色是會出現瓣膜雜音,只要以心臟超音波檢查就能確診,因此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就有機會提早被發現和治療。

他特別提到,不少發喘病人會先求診胸腔科,但即使肺功能檢查沒問題,也應同時看心臟科確診,以免忽略主動脈瓣膜狹窄而提升猝死風險。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