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青少年莫名生氣 可能犯憂鬱

2017/03/09 06:00

17歲的「凱凱(化名)」常莫名生氣,情緒低落。(情境照,非當事者)

文/鍾玉琪

17歲的「凱凱(化名)」正值青春年華,卻一臉悶悶不樂地坐在治療室裡。「凱凱」的父母表示,最近幾個月「凱凱」的脾氣變差了,常莫名生氣,情緒低落,漸漸把自己鎖在房內,愈來愈足不出戶,甚至不去上學。

凱凱的父母非常苦惱,之後在校方及周遭親友建議下,陪同「凱凱」去身心科就醫,才知道他罹患了憂鬱症。

「為何我的孩子會憂鬱?」這常是青少年父母心中的疑問。引發青少年憂鬱的原因有許多種,外在壓力包括社交受挫、學業成績低落、家庭壓力等皆可能是引發憂鬱的風險因子,若孩子本身自我要求高、情緒壓抑且社會支持不足,很容易因自我受挫而導致憂鬱。此外,家族有相關病史或親子互動不良,也可能提高青少年罹患憂鬱的風險。

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發展歷程而言,青少年階段為建立自我認同的關鍵期,此時同儕及家庭互動關係扮演十足輕重角色,當青少年無法建立良好同儕關係,不能在團體中確立個人角色,或青少年個人價值觀與父母期待相左時,則易有社交退縮或衝突情形。

因此,青少年憂鬱還易合併拒學、社交焦慮,甚至網路成癮情形,常常因青少年的外顯問題已經無法忽視(如拒學及網路成癮)才開始求助。

須留意的是,青少年憂鬱有時也以憤怒、煩躁及物質成癮(如吸菸)的行為呈現。

「凱凱」的父母初期就把他的生氣及拒學行為定義為「青少年叛逆」,常責備他。就醫後,才漸漸釋懷,協助「凱凱」一同踏上療癒之路。

青少年憂鬱不可忽視,根據國外一項長期追蹤研究顯示(Naicker等人,2013),青少年憂鬱的影響持續至10年後,對成年早期的憂鬱再發、症狀嚴重度、身體狀態及社會支持程度都具有預測力,顯示青少年憂鬱及早發現與治療的重要性,協助其就醫並接受完整評估是必要的。

(作者為台南慈恩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