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退休後身體疼痛 長者竟罹患憂鬱症

2024/06/14 10:21

老人憂鬱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徐先生兩年前年滿65歲退休後,屢屢因為睡不好吃安眠藥、肩膀關節疼痛吃止痛藥、做復健,卻沒改善,負面情緒增加、老覺得無力、不想出門、擔心自己生大病,到大醫院全身檢查確定身體沒問題,轉診到身心醫學科,確診為憂鬱症,在規律服藥下,徐先生對身體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不再擔心身體疾病,生活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張芳瑜指出,現在人生活壓力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增加,其實退休老年人也是憂鬱症高危險群,65歲以上老年人因為屆齡退休,失去生活重心,身體疾病增加,身邊親友陸續離世等多重原因,發生憂鬱症的機率高。

根據國外統計,每100個長者會有10個有憂鬱症狀,其中1至2個會符合憂鬱症診斷,事實上,憂鬱症無論發生在哪個年齡層,女性的發生率都較男性高出一倍,且除了遺傳原因外,致病原因也與中風、巴金森氏症、紅斑性狼瘡和部分藥物的副作用有關,另外,對自己要求高、情緒時常處於緊繃狀態、社會家庭支持度不足的人也是好發族群。

張芳瑜提到,憂鬱症是失智前兆,若遲遲未治療不僅病情會加重,更可能會影響病人的認知功能,演變成失智症;若病人本身就有失智情況而又未治療憂鬱症,就會加速退化程度。

國外統計指出,一般10到20個有自殺企圖的成年人中會有1個自殺死亡,但在65歲以上的長者中,4個有自殺企圖者中就有1個死亡,且一般高齡族群中約有6%長者有自殺的想法,因此長者的情緒不可不重視。

張芳瑜強調,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疾病,延誤治療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認知能力和身體狀況,必須盡快就醫,長者要預防憂鬱症,可以在退休前預先規劃好未來的生活,藉由規律的社團活動轉移生活重心,而維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並戒除菸酒等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對憂鬱症有一定程度的預防效果。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張芳瑜。(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