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晚安大小姐》小朋友睡不好?這6招試試看

2024/06/01 20:27

大家都知道充足睡眠是幼童成長關鍵,然孩子也是有可能睡不好的。(圖取自shutte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不睡覺的話,嬌嫩的皮膚會壞掉喔!」近期由韓國雙人組合ASMRZ演唱的洗腦神曲〈晚安大小姐〉以「呀咧呀咧」以及「大小姐,It's time to go to bed」等趣味歌詞與舞步爆紅,也許不少爸爸都學了晚安大小姐的怪奇舞步,打算在女兒不睡覺時,跳給他看吧?不過實際上不僅大人會失眠,小朋友也會!若孩子在平日發生功能損害,例如嗜睡且時間變長,可能需就醫諮詢。

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衛教資料引用國際睡眠疾患診斷手冊第二版中,兒童行為性失眠分為三種類型:入睡連結型、限制設定型和混合型。

●入睡聯結型:通常發生在6個月到3歲的兒童,主要因孩子在特定狀況下才能睡著(如:需父母抱著睡、吃著奶嘴),若半夜醒來,也必須用同樣方式才能再入睡,且令人困擾的是,常需耗費很長一段時間。

●限制設定型:較常發生在3歲以上兒童,可能因孩子未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或父母有困難給予適當的限制有關,如:孩子要求自行決定入睡時間,再看一下電視、再玩一下玩具等,導致睡眠時間持續延遲,或半夜醒來難再入睡。

●混合型:以上兩種型態同時出現,如:睡前想盡辦法拖延或拒絕睡覺(限制設定型),但半夜醒來需父母安撫或陪伴下才能再睡著(入睡連結型)。

草屯療養院表示,如果孩子每週超過3天、連續3個月以上重複出現這些問題,且已造成孩子或家長白天功能的損害(如: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易怒等),那就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了。不過不用太擔心,該診斷之所以叫兒童「行為性」失眠,是因為研究發現這些問題通常不是生理疾病造成,而是行為制約的結果,若有適當的環境及行為改變,孩子的睡眠問題常能有明顯的改善。

草屯療養院提供6項簡單建議可供照顧者們參考:

1. 為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包括白天小睡及夜間睡眠)

2. 睡前固定一系列平靜的活動(能在30分鐘內完成的,如:喝奶→刷牙→上廁所→睡覺)

3. 提供安全性依附的物品(如:小被被、絨毛娃娃)

4. 避免睡前使用3C產品

5. 減少咖啡因攝取(如:巧克力、可樂)

6. 與孩子訂定行為約定(如:甚麼時間要上床睡覺,若有依約定執行,可集點換獎勵)

最後草屯療養院提醒,很多生理或心理因素可能造成孩子的睡眠問題,若照顧者仍為了孩子的睡眠問題所苦,可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尋求協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