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長新冠與致癌有關? 醫: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

2022/09/16 12:32

醫師表示,若想避免感染武肺病毒,建議做好防疫措施,並且接種3劑疫苗,才能預防重症及死亡風險。(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長新冠症候群和致癌有關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提醒若要避免感染武肺病毒,建議做好防疫措施,並且接種3劑疫苗,才能預防重症及死亡風險。

黃軒在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指出,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細胞癌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並將造成細胞癌化的病毒稱為致癌病毒,包括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人類乳突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第1型等,這些不同的病毒,致癌分子機轉也不盡相同。

黃軒表示,在實驗室內,科學家使用基因因果分析方法,發現基因變異多,不只增加COVID-19感染風險,可能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此外,人體細胞中約有6至10萬的基因,其中前致癌基因約有200個左右,抑癌基因也不少於50個。而當致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或抑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如輻射物質、化學物質或病毒感染,就會產生癌症。目前所知有80%以上的癌症,是因抑癌基因p53壞掉而產生。

黃軒進一步說,p53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健康下,它具有命令細胞不要再生長,專心從事修補受損DNA的工作;無法修補時,命令細胞自殺;抑制血管增生,不供給癌細胞養分,使癌細胞無法長大、轉移等3個功能。所以要產生癌症很簡單,就是叫輻射物質、化學物質或病毒感染,而真的有些病毒,竟然是把p53基因弄壞的好手。

針對長新冠是否可能會導致癌症風險增加,黃軒說,目前有研究發現,在感染過輕/中症武肺病毒、有長新冠症候群等患者,在第16週才會測出p53基因的表現下降,但隨著免疫系統恢復,在第24週p53基因的表現又能恢復到正常水準。

此外,若曾得到新冠病毒的重症感染,且後續有出現長新冠症狀的病人的細胞中,測到他們的p53基因表現逐漸下滑,直至第24週仍未恢復正常,研究人員也指出,若真的p53基因的表現持續低弱,這是之前許多致癌病毒的長期表現特徵之一。

不過黃軒表示,目前研究時間太短,還無法證實長新冠與癌症之間有直接關係,並且該研究只是實驗室內的初步發現,人體內尚未證實。他也提醒,為了避免感染武肺病毒,民眾仍應該戴口罩、勤洗手,並且接種3劑疫苗,預防重症及死亡風險,這些都是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保護自己的未來。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