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每年高達6千人食物中毒 立委示警:「這類」案件最多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的6月7日訂為食品安全日,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今(7)日提醒,據食藥署統計,自2016年至2020年每年各類及各場所食品中毒影響總患者數高達4千至6千人,比起糕餅類、蔬果類、水產加工品類等食品,「盒餐類食品」為近5年來中毒原因食品案件數最多。
「近期天氣多雨潮濕,食品中毒問題不可輕忽」,洪申翰今日表示,依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最新年報顯示,細菌性食品中毒發生期間以6月到9月為高峰,中毒可能原因為發生的季節較為潮濕炎熱,導致細菌容易孳長。洪申翰提醒,如果餐盒、便當在室溫下放置過久或業者備餐環境不佳,以致製作流程中生熟食交叉污染情形發生,就會提高食品中毒的風險。
洪申翰提到,根據辦公室爬梳食藥署歷年年報發現,比起糕餅類、蔬果類、水產加工品類等食品,「盒餐類食品」為近5年來中毒原因食品案件數最多、影響患者數也最廣,2016至2019年每年影響患者數動輒1千至3千起跳,但有趣的是,2020年校園食品中毒及盒餐類引發的影響患者數急遽下降,推測武漢肺炎疫情大流行導致國人開始較為注重手部、飲食及環境衛生,餐飲業者也養成定期清潔消毒的習慣,這些都是可能導致患者數減少的原因之一。
另外,洪申翰也說明,其實早在2009年,聯合國轄下的糧食暨農業組織(FAO)就已提出報告說明「氣候變遷」將惡化全球食物安全,例如海洋中動植物的生長棲息環境受損率提升、各種食因性細菌的滋生與傳染風險增加。
洪申翰強調,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大修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刻不容緩,上個月院版草案已出委員會,預計下個會期展開黨團協商,期待下半年可以三讀通過,「我休會期間也不會停下腳步,已經積極找個行政部門,包含主管食品安全的衛生福利部討論氣候變遷下各部會的因應做法,希望能讓行政效率同步跟上法律修訂」。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