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新生兒沒碰撞竟顱內出血! 原來是缺乏這種維生素

2020/08/11 17:04

家有新生兒的父母一定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狀況,出現異常就應盡快就醫。(健康網攝)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養育新生兒有許多注意事項,家有新生兒的父母一定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狀況,出現異常就應盡快就醫。就有兒科急診醫師分享幾年前遇到的案例,一名剛滿月的寶寶在沒有碰撞的情況下,竟然發生顱內出血,原來是體內某種維生素缺乏造成。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粉絲專頁「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分享一個案例,幾年以前,一名新手媽媽小倩在生產後,每天哺餵母乳,學習如何帶好寶寶。在寶寶滿月的第2天,原本早已會嘻笑的寶寶,突然不笑了,不管小倩怎麼逗他,他就是不笑。平時餓了,寶寶都會大聲地哭,可是那天從早到晚都沒哭一聲,偶爾半睜著眼睛,很快又閉上了,小倩把乳頭塞進寶寶嘴裡,他就是不肯吸。

小倩急壞了,忙著給寶寶測了體溫,沒發燒,又輕輕搖了搖他,他好像處於熟睡中一樣,沒反應。孩子的爸爸也使出渾身解數,抱他、哄他、搖他,他就是不吭一聲。最後兩人決定帶寶寶去醫院急診看看。

吳昌騰回憶,當時寶寶急診入院檢傷,進行生命徵象檢查:體溫正常,呼吸頻率48次/分,心率150次/分,血氧飽和度:90%,精神倦怠。當天是吳上班,他先去看一下寶寶,也問了小倩有關寶寶進一步的病史,小倩告知,寶寶2天前開始出現嘔吐,每天3-4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有噴射性嘔吐。

吳昌騰再看了一眼寶寶,處於昏睡中,臉色蒼白如紙,手腳冰涼,他心裡咯噔一下,快速從頭到腳檢查一下,摸了摸寳寳的前囟門,「飽滿!」他心想不妙,這小孩病情危急!

吳昌騰立即啟動緊急救護團隊搶救!包括給氧、建立靜脈輸液通道、裝上監視器、注射維生素K、驗血糖、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緊急頭部電腦斷層顯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於是寶寶被送至兒科加護病房,經過急重症團隊搶救下,病情逐漸恢復穩定。

吳昌騰說,後來根據病史詢問,探究其原因為「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

他說明,早期的年代,大家都認為只有出生時低體重、有產傷的嬰兒或者早產兒,易出現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但現在有足夠證據顯示,即使身體完全健康的足月兒,也有可能出現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這會導致寶寶凝血異常,繼而發生顱內出血。

吳昌騰進一步指出,「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多發生於出生後1個月左右。臨床症狀可能有精神倦怠、突然煩躁、哭鬧不安,或者出現嗜睡、昏迷,還可能合併有噴射性嘔吐、全身抽搐等症狀,寶寶兩側瞳孔大小也可以出現不等大,對光反射遲鈍,甚至危及生命。常見發生病因如下:

1、媽媽體內缺乏維生素K。媽媽缺乏維生素K,導致經胎盤給寶寶相對不足。

2、攝取的不足。新生兒吃母乳量少且母乳中維生素含量低,初乳中幾乎不含維生素K。若加上媽媽攝取的蔬菜、水果也不夠,就會引起維生素K缺乏。維生素K缺乏出血是會發生在母乳喂養的嬰兒中。

3、合成的減少。腸道細菌可合成一部分維生素K,但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維生素K合成減少。

吳昌騰強調,雖然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很少見,但一發生就很危險且致命,這些都是需要緊急治療的。如何讓寶寶攝取足夠維生素K?吳昌騰說,現在新生兒在出生後就會有施打維生素K針劑,是防止出現維生素K缺乏性的出血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另外選擇給寶寶飲用維生素滴劑也是有效的。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