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真的好熱!今年6月熱傷害就醫比去年多4成

2020/07/05 13:50

今年6月因熱傷害就醫人次比去年6月多近4成,而未來一週高溫溼熱,國健署特別提醒民眾防範熱傷害。(資料照,記者林嘉東翻攝)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今年6月因熱傷害就醫人次比去年6月多近4成,共653人次,而未來一週高溫溼熱,國健署特別提醒戶外工作者4招防範熱傷害,適時補充水分、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與身邊夥伴狀況、做好個人防曬,以及注意個人健康狀況。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因熱傷害就診者共653人次,6月26日以來每天都有20到30人因熱傷害就醫,去年6月則是467人次,今年7月截至昨天共76人次。

衛福部指出,熱傷害為受到熱及光影響,出現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缺水性中熱衰竭、鹽份缺乏所致之中熱衰竭、中熱衰竭、暫時性熱疲勞、熱水腫等等;以及過熱的狀況,包括暴露過熱陽光下、自然熱及人為環境等所導致的傷害。

國健署指出,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未來1週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易處於高溫溼熱環境,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戶外工作者經常得在豔陽下工作、活動,所處高溫環境中溼度增加,會影響身體流汗功能,排汗散熱的效果也會降低,如果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可能進而引發中暑、熱衰竭。

針對戶外工作者,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事業單位可利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設置的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查詢所處地點的熱危害風險等級,並依照預防熱傷害4招,適時補充水分、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與身邊夥伴狀況、做好個人防曬,以及注意個人健康狀況,視天候狀況採取預防措施。

社區健康組長羅素英說明四招防範措施如何應用,首先在炎熱的環境中,不論活動程度為何,都應隨時喝水,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注意尿量及顏色,若尿量減少、顏色變深,表示體內水分不足;避免飲用酒類飲品。

羅素英指出,戶外工作者要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濕度與身邊夥伴狀況,隨時關注氣象及氣溫濕度的變化;作業時間也要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時段;作業環境則要提供遮陽、採用隔熱與通風設備,並營造涼爽的休息場所;避免密閉環境工作,並保持空氣流通;在酷熱的時段採取輪班制度,儘可能增加休息時間與頻率。

除了作業環境要小心造成熱傷害外,羅素英表示,個人防曬措施有以下建議,作業服儘量以穿著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防曬措施也要做好,戴遮陽又通風的帽子及太陽眼鏡;盡量避免在炎熱的陽光下或高溫鍋爐旁長時間暴露,會更容易引起熱傷害。

個人健康狀態部分,羅素英說,有慢性疾病者和長者應注意是否適合高溫或高濕的工作環境;在高溫高濕環境工作者應進行職前與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也要注意使用可能會誘發中暑之藥物,例如甲狀腺素會增加產熱、利尿劑會增加水分流失。

羅素英說,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