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寧助1億人、不要1億美元 蔡秉燚持續鑽研口罩消毒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者蔡秉燚退而不休,過去鑽研出熔噴不織布製程,以及借助靜電捕捉病毒的駐極處理技術,專利生產的口罩、手術衣等,造福10億人衛生健康,如今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仍持續熱心鑽研口罩消毒重複使用,並化身學界交流平台,即使有人笑稱做此事可得多少報酬,但蔡回答:「這些工作我不拿酬勞。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擇去救1億人的生命,不會選擇去拿1億美元。」
今年68歲的蔡秉燚出身台中清水農家,早期種田無暇念書,碰上台灣紡織業全盛時期,為求一技之長,選讀台北工專(台北科技大學前身)纖維工程科化纖組,也奠定其一生學研方向。
蔡秉燚回憶,台北工專畢業後,曾到紡織工業研究中心,再到染整廠工作,但發現台灣當時技術與機械都來自歐美日,不知原理,無法滿足求知慾,決心遠赴美國深造,但業界工作3、4年,僅夠買一張單程機票,剩下700美元過日子,苦讀狂修500個學分,拿下美國博士學位,並進入美國田納西大學擔任研究學者。
在田納西研究的階段,蔡秉燚領導熔噴製程實驗團隊,克服萬難,終於1992年成功開發N95口罩內含的2大技術:熔噴不織布製程,以及借助靜電捕捉病毒的駐極處理技術,使過濾效果提高10至20倍,成為國際權威,如今其專利技轉已達80項商業產品,包括口罩、手術衣在內,已造福超過10億人的衛生健康。
而蔡秉燚雖已退休,仍熱心發表研究,他認為,一生之計在於勤,而科研一定需要一生的奮鬥,不可能僥倖成功;眼看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甚至引發口罩荒,蔡更在田納西的網頁發表文章,探討口罩消毒且不讓靜電失效、達到重複使用的方法,文章一出,哈佛、MIT、耶魯、史丹佛等大學都來交流,宛如學術平台。
蔡秉燚的友人看到上述情況,笑問他,現在做此角色,得多少酬勞?但蔡秉燚回答:「這些工作我不拿酬勞。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擇去救1億人的生命,不會選擇去拿1億美元。」秉持為人類謀福祉的信念,持續不懈研發。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