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婦癌 「子宮內膜癌」 發生率攀升

2019/11/03 16:31

子宮內膜癌是腫瘤長在子宮內膜裡。(資料照)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乳癌、子宮頸癌是大家熟悉的婦科癌症,但近10年來,「子宮內膜癌」數量不斷攀升,發生率更已超越子宮頸癌,目前高居女性癌症第6位。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級醫師簡再彥表示,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主要是「肥胖」和「高齡」,只要這兩者盛行,發生率即隨之明顯增加。

簡再彥表示,所幸子宮內膜癌初期常出現的症狀是非經期的出血,約有4分之3的患者都是在早期發現不規則出血,立即就醫而被診斷出來。大部分患者的病灶都只侷限在子宮本體,而未擴散到其他部位,單獨以手術就能治癒。

子宮內膜癌好發年齡多為50至60歲停經婦女,停經後若還有出血,有5%至10%的機率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癌,而70歲以後的出血更高達50%,因此停經後還有出血,不要覺得是「回春」,應就醫檢查;而在未停經前,若有延長、過量的月經,或經期外的出血,都需要提高警覺。

簡再彥指出,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包括肥胖、長期服用抗乳癌藥物Tamoxifen的患者、患有三高的女性、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家族史的女性,以及初經來得早、停得晚的婦女等。

其中「肥胖」是造成體內雌激素過量最常見的原因,進而成為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隨著國人飲食西化,高油、高糖的飲食容易讓人囤積脂肪,脂肪會把類固醇轉換成雌激素,抑制黃體素分泌;少量脂肪轉化為雌激素對停經婦女有益,但過多則會刺激乳房、子宮內膜等器官,造成子宮內膜增生,惡化為子宮內膜癌。

簡再彥指出,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包括切除子宮、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及進行分期步驟,如果已經擴散到子宮以外的骨盆腔、腹腔等地方,須儘量把腫瘤切除乾淨到無殘留病灶。

手術後如果病灶只侷限在子宮,就依據是否具有影響預後的危險因子來決定要不要給予輔助性的放射線或化學藥物的治療,至於病灶已擴散到骨盆腔、腹腔內,不管有無切除乾淨,都須要給予綜合放射線和化學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癌有85%都是第一期,5年存活率達到83%以上,若進展至第三期,5年存活率降為32至60%,到了第四期只剩下5至20%。簡再彥呼籲,女性若有非經期的出血,務必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