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戽斗
提早治療 迎接好運

2006/06/06 06:00

文/宋慧玲
不管是機能性或骨骼性戽斗,幾乎都有咬合問題,牙齒排列也較不好,若能在發育期治療,要矯正並不困難;過了成長期才矯正,就必須承擔較高風險、效果未必好。

有人說,戽斗的人走老運,活得愈老、命愈好。真是這樣嗎?民間傳說歸傳說,放諸現實生活裡,戽斗的人,十之八九會有咬合上的問題,牙齒排列也會比較不好,間接加速牙齒疾病的形成,甚至影響發音及美觀。

怎樣判定自己是不是戽斗?可對著鏡子,張開嘴巴,牙齒咬咬看,咬合時,只要下排牙齒在上排牙齒的外面,就可以算戽斗了;學術一點的說法是,下顎在上顎的外面。

戽斗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種,一種是機能性,另一種則是骨骼性。

機能性戽斗的狀況是吃東西咬合時,下巴會因為前牙的誘導而往前傾,所以常會出現咬合不良的問題。一般而言,這種機能性戽斗,若能在小孩子發育時期早期治療,很容易改善,因為下顎還沒有變得過大,所以要矯正回去並不困難,相對的,若放著不管,任憑下顎空間不斷成長變大,一旦延誤了治療時機,就很難恢復了。

另一種骨骼性戽斗的成因,主要是遺傳,特徵是上下排的前齒無法咬合,即使是咬到了,也是淺淺地碰觸,這種天生的戽斗,就更須配合成長期及早治療,因為促進上顎的生長是很重要的,否則如果錯過成長期,日後就一定得接受齒顎矯正治療及配合正顎外科手術才能矯正好,風險也相對提高。

為人父母者,在小朋友開始長牙的過程中,就可以去注意小朋友是否有戽斗的情形。大體來說,在小朋友大約三歲、乳牙排列完成時,就可以看出端倪,這時不必急著去看矯正醫師,因為小朋友的牙齒、骨骼都還在發育,到了七歲時,長出門牙永久牙後,很多小朋友的戽斗情形會自然而然地消失,如果到了七歲,長出門牙永久牙時,戽斗的情形依舊存在,就必須找專業醫師治療了。只要提早治療,都很容易改善。

治療的過程可分成三階段,就像打棒球跑壘一般,從一壘、二壘、三壘到本壘,一個過程接著一個過程,就可以打點得分了。

七歲以前都屬於前觀察階段,如果門牙換成永久牙後,仍有戽斗的情形,最好請矯正醫師予以治療;之後,就是十一到十二歲的時候,可以進行第二階段療程,再來就是十七歲的第三階段療程。只要按部就班,順著成長期好好努力,戽斗就不再是戽斗了。

總之,不管是機能性或是骨骼性戽斗,都必須及早治療,去除戽斗的成因之外,還須順著成長期加以注意,直到成長期結束,下顎的發育停止為止。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好家庭牙醫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