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嬤胸痛「心肌灌注掃描」 揪右冠狀動脈塞99%

2024/06/19 05:30

▲南投80歲老婦人長期出現胸痛,醫師安排心肌灌注掃描,揪出心血管缺氧;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記者陳建志翻攝)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

南投1名80歲老婦人,近半年來持續出現間歇性胸痛掛急診,但心電圖跟胸部X光檢查都沒明顯異狀,醫師考量她患有糖尿病,安排心肌灌注掃描,發現嚴重心臟缺氧,立即執行心導管檢查,赫然發現右冠狀動脈「幾乎99%都塞住了」,所幸經打通血管並置放塗藥支架後順利康復,不再胸痛。

多次急診 未查出心臟梗塞

亞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彥旭表示,心臟有如人體的幫浦,全年無休透過收縮舒張的跳動,將富含氧氣的血液輸送到身體各處,這些血液會先流向左右兩條冠狀動脈,之後再進入微小血管組成的循環網絡,輸出供應人體所有器官及組織。

陳彥旭指出,萬一冠狀動脈血流被阻斷,例如動脈壁上出現血塊或由脂肪累積成的粥狀硬化斑,導致心臟細胞氧氣和養分供應中斷,進而導致心肌受損,就會衍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若心肌持續受損,心臟甚至會停止跳動,隨時有猝死的風險。

陳彥旭表示,該名患者多次掛急診都未檢查出心臟梗塞等急症,直到安排心肌灌注掃描檢查,才從影像判讀發現缺氧狀況,原來是患者因冠狀動脈狹窄阻塞(俗稱冠心症),導致心臟周邊的「側枝血管」取代輸送血液功能,並發展成「側枝循環」系統,雖能分擔心臟所需的營養與氧氣,但無法長期維持。

放置支架 心絞痛大幅改善

經考量患者年紀大又患有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與家屬討論後,決定安排心導管打通血管,並放置塗藥支架,術後心絞痛症狀獲得大幅改善,終於不用常跑急診。

陳彥旭表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三高族群,以及抽菸都會傷害血管,使得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硬化,也就是血油卡在血管壁引起發炎,造成血管狹窄;若發生在心臟的血管,就會導致血流不夠引起胸悶痛、喘等症狀;萬一更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血管突然塞住,也就是心肌梗塞,引發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民眾如果有胸悶痛、喘、噁心、冒冷汗、頭暈、昏倒等前兆,務必要盡速至心臟科就診。

▲陳彥旭醫師提醒,民眾若有長期胸悶、胸痛、會喘等症狀,可能是心臟血管堵住了,建議盡速就醫檢查。(記者陳建志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