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手父母 餵奶問題入門

2013/01/02 06:00

文/蔣禮蘭

對寶寶而言,母乳可提供豐富完整的營養,好消化且好吸收,可幫助嬰兒神經發展,且內含有抗體可增加寶寶抵抗力,母乳也可以降低許多兒童疾病的發生率,包括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壞死性腸炎、腸胃道感染、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等。

對母親而言,可以藉由「親餵」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幫助子宮與身體復原,自然減重,隨時保持適當溫度可哺餵,衛生方便且經濟實惠,更配合節能減碳呢!

以下提供幾點問題與答案給新手爸媽們參考:

純母乳寶寶不需特別補充水分

◎純母乳就不用補充其他營養或水分嗎?

純母乳建議哺育至寶寶4至6個月大;在4至6個月大時,應開始著手添加副食品;6個月後,則不建議只單單哺育母乳,如果沒有適當的副食品添加則會產生營養不良的問題。

醫學上建議純母乳寶寶在4個月後,如果沒有添加副食品應每天補充口服維生素D及口服鐵劑。母乳建議哺育至1歲,1歲後,可依據個別情形調整哺育時間,沒有限制。

純母乳寶寶不需要特別另外補充水分,因為母奶裡就有足夠的水分,但非絕對不能喝水。

至於奶嘴的使用,則建議應在出生後3至4週再用,可用於寶寶小睡片刻、睡覺時,或是安撫情緒。

◎聽說餵母乳孩子比較會黃疸?

哺餵母乳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兩種母乳性黃疸,但若與兒科醫師配合追蹤及檢查都可以獲得改善:

●早發型餵食母乳黃疸:出生後第4到7天因水分及熱量攝取不足而造成,可以多增加哺餵次數及量就可以改善了。

●遲發型母乳性黃疸:母親哺育母乳超過2週後,寶寶如仍有黃疸情形,一般可先暫時停止哺餵母奶兩天觀察看看黃疸是否有改善,2天後,如果黃疸改善,就可以繼續哺餵母乳,以上情形則像是遲發型母乳性黃疸。如果沒有改善或是糞便顏色異常,一定要請兒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

媽媽別因為無法全母乳而憂鬱

哺餵母乳的好處非常多,但是母親也不要壓力太大,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盡量努力做就可以了,全母愛比全母奶更重要,不要因為無法全母乳就憂鬱呢!

哺餵姿勢正確,寶寶才會吸得好,媽媽也才不會腰痠背痛,多補充水分,增加母奶量,充分睡眠及休息都是非常重要。(作者為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