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運動、減重 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

2011/12/20 06:00

文/陳立偉、簡榮南

隨著經濟進步,高熱量飲食攝取增加及勞動減少,「非酒精性的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的患者逐漸增加,是影響國人肝臟功能的第四大肝病(前三名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藥物性肝炎)。

根據不同統計,10%到30%的成人罹患脂肪肝,大部份「非酒精引起的脂肪肝」病患會維持穩定的肝功能狀態,但是其中有5%至10%的脂肪肝病患,肝臟會因慢性發炎而纖維化,進展成肝硬化,甚至產生肝癌。

目前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形成原因,大致可分成三個部分:體重增加、胰島素阻抗及脂肪組織的發炎。

雖然肥胖者有較高比例的脂肪肝,但是脂肪性肝炎的病患從外表看起來,不一定是胖子。有些人是中年後體重增加,腰圍上升,脂肪堆積,又缺乏運動而導致。

另外有一種病患是因為體內對胰島素的利用不佳(胰島素阻抗)所致。胰島素除了控制血糖以外,還與脂肪組織的分佈(如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堆積)有關。如果對胰島素的利用不佳,縱使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量並未減少,仍然會產生內臟脂肪堆積的代謝問題。

至於脂肪組織的異常發炎,可能源自環境的過氧化物,體內發炎物質或脂聯素異常有關,更進一步加重胰島素阻抗。

因此對於診斷及治療而言,首先要找出有明顯肝內發炎及纖維化的病患,因為這種病患較易發展成肝硬化及肝癌。

雖然目前可透過抽血評估肝炎指數,以及肝臟超音波檢查評估肝硬化的情形,但是這兩種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患上,並不十分可靠,確定診斷仍然需要肝臟切片檢查,可正確評估脂肪浸潤、發炎情況及纖維化的程度。

在預防及治療脂肪肝方面,可多加運動,除了減重外,還可改善胰島素阻抗。

此外,減少高熱量飲食的攝取也很重要,有些病患雖然三餐吃不多,但是喝了很多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料(如可樂、汽水、珍珠奶茶…),以及吃甜點(如冰淇淋、糕點),甚至過甜的水果(果糖),累積的熱量可能天天慢跑也消耗不完,最後都堆積在身上。

目前有很多的藥物針對不同的致病原因,如改善胰島素的應用、減少腸道脂肪的吸收,及減少體內過氧化反應,也有些治療可去除體內的慢性發炎反應,藉以改善肝臟脂肪的堆積及發炎的情形。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是一個需要注意,追蹤及治療的文明病。國人應多多正視此一疾病,除了注意飲食及運動之外,維持標準體重,必要時定期的血液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十分重要。

(作者分別為基隆長庚醫院肝病中心醫師、副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