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尿失禁可改善 阿嬤別忌醫

2011/11/12 06:00

文/曾淑芬

一位75歲阿婆多年來有頻尿的情形,但是她認為,這是老年病,所以不以為意。但是這兩年來頻尿越來越嚴重且常做較大動作、或者咳嗽時,尿就會流出來。

漸漸地,阿婆越來越不喜歡外出,也不再和朋友出去旅行,因為怕被人聞到身上的尿騷味,也怕臨時找不到廁所。但是有一次阿婆和鄰居聊天時,突然間就當場尿出來,從此以後阿婆就再也不踏出家門一步,人漸漸變得憂鬱,精神也越來越不好。所以家屬就帶她到泌尿科門診求助,問她為什麼拖這麼久才來看?她說:「這實在是見笑代誌。」

我們發現很多婦人因為這種觀念,寧願每天漏尿也不願意到醫院求助。雖然尿失禁不會造成身體重大疾病,但是卻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且隨著平均年齡增加,這個問體也越來越嚴重。

◎什麼是尿失禁?

尿失禁就是無法以意識控制尿液的流出,且漏尿量和頻率造成了社會適應和個人健康等問題,其中尿失禁又以急迫性和應力性尿失禁最常見,也就是感覺到強烈的膀胱漲滿感後,就無法再延遲排尿,使尿液不自主流出,或是因為骨盆腔底肌肉的鬆弛和無力,造成尿道括約肌無法發揮正常作用,以保持出口緊閉狀態所致。

針對生理層面來說,因為會陰會常處在潮濕的狀態,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及皮膚方面疾病,也可能因為頻尿,導致跌倒及失眠的問題。

針對心理層面,則是漏尿造成的尷尬和不安全感造成社交孤立、憂鬱、增加照顧者壓力,以及性功能障礙。而且在經濟方面,也會因為尿布、護墊的使用及內褲的替換而造成負擔。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患者可以採取骨盆底肌肉訓練─凱格爾運動,或是膀胱訓練,以定時的方式上廁所來執行。另外還有生理回饋治療,利用電的訊號或壓力的變化,並呈現在電腦螢幕上,讓個案經由聽覺、視覺的回饋來確知骨盆底肌肉的收縮。

藥物治療、電刺激治療,都有很不錯的效果。如果以上治療方式都無效時,最後還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大約8成的病人手術後都可獲得改善。

尿失禁常見於老年人,且常造成併發症及高醫療花費,千萬不要忽視它,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作者為行政院衛生署旗山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