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放心運動去 細心呵護 心臟病童一樣能動

2005/11/11 06:00

心臟病並沒有想像中可怕,經醫師診斷治療,依病情輕重,給予運動指導,他們也能像常人一樣健康好動。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懷胎五月,卻發現孩子心臟畸形,爸媽只好忍痛放棄。然而當媽媽躺在檢查台上淚流不止、天人交戰時,孩子的爸爸在墮胎的前一刻闖入,將她抱出診間,夫妻倆決心將孩子撫養長大。歷經手術煎熬,如今小女兒小潔四歲了,活蹦亂跳,也化為鼓舞其他病童家長的重要力量。

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本週六將在林口國立體育學院舉辦「歡心鼓舞運動會」,邀請全國心臟病童參加,四歲的小潔則為活動代言,媽媽郭琦青看到小潔就像常人一樣健康,她慶幸當初做了正確的決定,也鼓勵其他病童家長不要輕言放棄。

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副執行長王主科表示,小潔罹患的是法洛氏四重症,心臟有四種畸形,包括心室中膈破損、右心室出口狹窄、主動脈跨位、右心室肥厚,若不動手術,只有一半能活過十歲。

不過,小潔在爸媽的細心呵護下,手術後恢復良好,甚至能跳街舞、溜直排輪,讓她能充分運動,保持健康活力;心臟病兒童基金會指出,台灣許多病童的家長、老師過度保護孩子,導致其缺乏運動,反而不利健康。

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呂鴻基表示,每十萬個學童中,就有八人在學校猝死。台灣每年有兩千例先天性心臟病病童,每一百位學童中就有一位罹患心臟病,卻有四成到五成沒有被篩檢出來,建議政府應該將心電圖納入學童健檢常規項目。

呂鴻基表示,心臟病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只要由兒童心臟科醫師診斷治療,便能針對病情輕重,給予運動指導,不同程度的病情,有不同的運動方式。基金會設計了病童活動強度分類建議,可以依病情輕重,適度進行輕、中或重度運動。

王主科表示,心電圖篩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可以找出一些可能引發猝死的心臟病,如QT延長症候群、WPW症候群等,建議家長在孩子六到七歲時,至少找兒童心臟科醫師作一次心電圖檢查。

現行篩檢不一定做心電圖,很多孩童被心臟科以外的醫師聽診查出心雜音後,就以為是罹患了心臟病,以至於過度保護孩子,不敢讓孩子運動。呂鴻基表示,事實上,約有一成五的心雜音是不妨礙心臟功能的,建議應找心臟科醫師再做確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