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新人工椎間盤像避震器 植入後頸部運轉好自在

2008/03/19 06:00

台北榮總完成全國首例以新式人工椎間盤Pro-Disc-C植入手術,曾罹患頸椎椎間盤突出的黃小姐(右),術後癒合良好,與主治醫師黃文成(左)一同出席發表記者會。(記者鹿俊為攝)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每天騎機車上下班的黃小姐在發生兩次車禍後,出現右上肢及頸後疼痛症狀。經檢查發現,她的疼痛是頸椎間盤突出,造成脊髓病變,需要手術治療。她選擇了新頸椎人工椎間盤Pro-Disc-c,成為國內首例植入者。

黃小姐表示,手術後頸部活動度跟原來一樣,不會卡卡的,只是健保沒給付這種新的頸椎人工椎間盤,需要自費。

台北榮總引進新的頸椎人工椎間盤Pro-Disc-c,材質為鈦合金及高密度聚合物所組成,植入人體頸椎後,幾可比擬人體頸椎的彎曲活動度,比較不會對鄰近節的椎間盤造成負擔,可避免傳統頸椎間盤手術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支架,常會發生的「鄰近節病變」。

台北榮總神經修復科主任鄭宏志表示,頸椎間盤突出可分為脊髓及神經根病變兩種,神經根病變常引起患者頸肩痠痛、手部麻痛無力等,脊髓病變甚至可能造成四肢活動功能損害及感覺異常等。單純頸椎間盤突出的神經症狀,通常只需藥物配合復健治療,如果這些保守治療都無效,才需考慮手術。

鄭宏志進一步指出,傳統頸椎間盤手術主要將突出椎間盤切除後所留下的間隙,植入自體骨或人工骨支架,但由於是以「固定」為主,因此頸椎彎曲活動度為零,常造成鄰近節椎間盤的壓力增加,造成「鄰近節病變」,大約有15%到50%的病患,在接受傳統手術後5至10年出現「鄰近節病變」,需再次開刀。新的頸椎人工椎間盤在植入之後,可保留病變節脊椎的活動度,避免「鄰近節病變」的產生。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