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臂叢神經損傷 轉位手術重建神經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37歲的陳女士因車禍傷到右側頸肩,導致鎖骨、肋骨骨折合併氣血胸,術後病況出現右上肢癱軟無力,確診為「急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71歲潘先生則因長骨刺逐漸磨損神經,引發「慢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兩人原本連手臂都舉不起來,但接受轉位手術後,已能振臂揮手,大幅改善生活!
台北榮總骨科部手外科主任王榮磻表示,臂叢神經是由頸部脊髓至手臂的神經叢,會支配肩部、手肘、手腕、手部肌肉,並提供感覺功能;當發生輕微損傷時,可在數週後康復,但萬一傷況嚴重,恐造成失能。
牽引造成拉傷 患側癱瘓無力
王榮磻指出,一般來說,臂叢神經損傷原因很多,其中,以牽引性拉傷最常見,尤其是騎機車引發的交通事故,通常都因車禍發生時,頭頸部被強力扯離肩部,使得臂叢神經自頸椎脊髓撕裂損傷,進而導致患側癱瘓無力,其他尚有競速泛舟、滑雪,或是重物壓砸肩膀、工安意外、運動傷害也可能造成。
王榮磻說明,若是在受傷後3個月內確診臂叢神經損傷,是「急性臂叢神經損傷」,當透過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後,發覺無恢復跡象,及時手術介入治療可發揮最佳效果;若是在受傷一年後確診,則是「慢性臂叢神經損傷」,雖然仍可透過手術介入治療,但效果就比較有限。
王榮磻解釋,以往急性臂叢神經損傷的手術治療是使用移植修補手術,新趨勢則是神經轉位手術,若以電線為例,舊式是針對有問題的線路段落進行更換,新式是再另接一條分支線路,藉以達到重建神經的效果;在術後活動限制、住院天數、恢復時間方面,後者均較前者更佳。
至於慢性臂叢神經損傷,除了傳統肌腱轉位手術外,透過游離功能性顯微肌瓣轉位手術也是重建上肢功能的方式。
陳女士提及,一開始受傷後,右手完全抬不起來,只能學習用左手寫字、吃飯,原本的會計工作也無法繼續,但術後至今,連提重物都沒有問題了,並順利重回職場;潘先生也說,本來右手連最簡單的擺動都做不到,穿衣、穿褲子等都要別人幫忙,術後已可自己來。
台北榮總骨科部手外科醫師殷震宇提醒,門診相關患者常有肩膀抬不起來、手臂或手指彎不起來等情形,若有疑似症狀、遲遲未見好轉,最好進一步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間。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