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20歲女胃痛脹氣 大腸鏡驚見「20多顆鋸齒狀瘜肉」恐癌化

2024/12/24 18:56

一名20歲女子因胃痛、打嗝脹氣就醫檢查,竟發現超過20顆以上高癌化風險鋸齒狀瘜肉;情境照,圖中人物並非文中當事人。(圖取自freepik)

一名20歲女子因胃痛、打嗝脹氣就醫檢查,竟發現超過20顆以上高癌化風險鋸齒狀瘜肉;情境照,圖中人物並非文中當事人。(圖取自freepi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名20歲女子平日排便狀況正常,最近常常胃痛、打嗝又脹氣因而就醫檢查,結果大腸鏡一探,竟發現超過20顆以上高癌化風險鋸齒狀瘜肉,每一顆都是又大又扁平很難切除,讓醫師直呼:「我真的嚇到了。」

超過5成患者有大腸癌家族史

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分享個案指出,該名女子家族有癌症家族史,媽媽甲狀腺癌,外婆乳癌,外公腎臟癌。

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叫做鋸齒狀瘜肉症候群,此疾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瞭,只知道這個疾病有很明顯的家族遺傳因素,往往有基因的突變(BRAF KRAS MLH1 mutation,MSI),因為有超過5成患者都有大腸癌家族史,一輩子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也大約有2成。

瘜肉扁平難發現 易致「間隔大腸癌」

林相宏指出,鋸齒狀瘜肉是大腸癌「隱形殺手」,瘜肉通常又扁又平,很像正常大腸黏膜或是皺褶,往往出現在很深的大腸(盲腸、上升結腸),瘜肉常常被糞水蓋住(mucous cap),若清腸不佳幾乎看不到,糞便潛血幾乎驗不到(準確度只有5到10%)。以上幾個因素常常讓醫師忽略,導致「間隔大腸癌」,也就是上次大腸鏡檢查正常,卻在「3到5年內」發現罹患大腸癌。

想要克服,除了良好的清腸衛教,醫師的經驗訓練外,需要搭配高階的大腸鏡(增強內視鏡、內視鏡特殊窄頻影像技術NBI)來細心仔細檢查。

林相宏指出,鋸齒狀瘜肉通常又扁又平,很像正常大腸黏膜或是皺褶,常被糞水蓋住,糞便潛血也幾乎驗不到,很容易被忽略。(圖取自林相宏醫師臉書粉專)

林相宏指出,鋸齒狀瘜肉通常又扁又平,很像正常大腸黏膜或是皺褶,常被糞水蓋住,糞便潛血也幾乎驗不到,很容易被忽略。(圖取自林相宏醫師臉書粉專)

癌化風險高 瘜肉>0.5公分建議切除

林相宏表示,這種疾病占了所有大腸癌中的1到2成,這種瘜肉有非常高的癌化風險,所有大於0.5公分的瘜肉都建議要切除乾淨,切除後每1到2年都要追蹤大腸鏡,有些嚴重的病患,瘜肉過多過大無法用大腸鏡切除乾淨,甚至要接受大腸切除手術,以預防未來的大腸癌。

有大腸癌家族病史 幾歲開始檢查?

根據統計,如果一等血親有家族史,終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是正常人的5倍,因此林相宏提醒幾點原則:

●至少40歲開始大腸鏡篩檢。

●早於罹患大腸癌家人10年開始檢查(例如家人40歲大腸癌,你30歲開始檢查)。

●在家人罹患鋸齒狀瘜肉症候群年紀開始檢查(例如家人40歲診斷鋸齒狀瘜肉症候群,你40歲開始檢查)。

林相宏也提到,雖然說健康的生活飲食是預防大腸癌的好方法,不過依據他這幾年健檢的心得是,體質還是占了很大部分,常常夫妻健檢完,太太都會很生氣,納悶為什麼先生又菸又酒,東西還亂吃,瘜肉卻比較少。所以除了個人因素,請關心一下家族的癌症病史,或許是你著手預防癌症的開始。

醫師指出,鋸齒狀瘜肉症候群占了所有大腸癌中的1到2成,這種瘜肉有非常高的癌化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鋸齒狀瘜肉症候群占了所有大腸癌中的1到2成,這種瘜肉有非常高的癌化風險;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