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AI助攻12項疾病風險偵測!台科大團隊穿戴裝置 可評估打疫苗風險
〔記者楊綿傑/台北報導〕台科大醫工所教授許昕研發出穿戴式AI智慧裝置,透過1分鐘檢測,即可評估整體血管健康狀態,再經由分析,可同時得知12項疾病風險,如針對新冠疫苗接種風險預測,不同廠牌準確率從近8成到9成5水準,目前已經與多所醫院應用在疾病預防研究。
12項可藉此預測的疾病包括血管健康、吸菸危害、腎功能、健走成效、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衰弱症、環境風險外,還包括長新冠、疫苗副作用、肌少症、失智症等,各項應用都已累積正式臨床研究與論文發表。
許昕說明,AI智慧穿戴裝置包括手環及指環,可以量測血管脈波變化,心血管系統藉由動脈輸送血流到全身,當慢性疾病影響到血管特性或血流供應,就會反映在脈波變化,因此適用於許多慢性疾病的早期偵測或篩檢。
許昕舉例,醫界一直關注血管健康度與心智健康度的關聯性,失智症透過這項偵測也可以降低風險,校方與和平長老教會進行USR(大學社會責任)課程合作,其中有位長輩透過AI穿戴裝置連續2年觀察,有次突然發現心智健康風險度升高,立即前往醫院檢查,發現罹患輕度失智症,有效偵測並及早降低失智症惡化。
許昕表示,這項研發技術也已經與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三軍總醫院等多間醫院10餘年來進行不同的疾病預防研究。以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為例,是與雙和醫院心臟內科合作,先透過穿戴式AI智慧裝置檢測,可事先偵測施打疫苗的副作用風險。目前在BNT準確度(AUC辨識表現)94%、莫德納準確度77%、AZ準確度87%。
許昕回憶,研發這項技術的動機,來自於幼時科幻電影想像,經過一道門掃描就知曉身體全面狀況,今日的研究逐步往此邁進,團隊目前正針對乳癌及大腸癌進行醫療合作,希望進一步協助偵測癌症的血管新生狀況與治療預後評估。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